本文由提供下載,更多好書請訪問http:///

血腥的收獲

“冷硬派偵探小說”的開創者——達希爾·哈米特

達希爾·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美國偵探小說家。生於馬裏蘭州聖瑪麗鎮。他曾在美國早期的私家偵探社(平克頓偵探社)工作過,之後便以此為依據,寫作出一部部充滿社會真實色彩的作品。

哈米特是“冷硬派偵探小說”的開創者,與錢德勒共同打造了美國偵探小說的新世代。從20年代初起,他接連創作了5部偵探小說,其中的三部,如《馬耳他之鷹》、《玻璃鑰匙》和《瘦子》都拍成了電影。而《瘦子》又為後來的偵探故事片《大偵探聶克》提供了故事情節。1931年,他與派拉蒙影片公司簽訂合同,先後創作了《十字街頭》、《守望萊茵河》等電影劇本,其中後者還獲得該年最佳電影劇本金像獎的提名。最後因政治原因而掇筆,於1961年1月10日去世。

哈米特的作品被譽為美國文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精練明快的文字風格,對罪惡世界的深徹洞察力,讓他成為文學史上姿態最強悍的經典作家,和海明威、福克納及錢德勒共同代表美國小說最高峰的史詩時代(1920~1950)。

【內容簡介】

主人公“我”是一位偵探,受小城帕森威裏一個名叫唐納德·威爾遜的人雇傭。來到城裏的第二天,發現威爾遜被人謀殺。“我”花了三天時間偵破了這個案子,同時卻也觸動了這個小城的罪惡勢力,顯然,故事還沒有完,麵對小城裏以獨裁者為首的流氓、賭徒、黑良心的律師以及現任警察局長和警察隊伍中的敗類等形形色色的壞蛋糾集而成的強大惡勢力,“我”憑著一身正氣和過人的本領,進行了勇敢的鬥爭……

第一章  綠衣女郎和灰衣紳士

帕森威裏這個地方,我最初是在布特的“大船”酒吧聽一個叫黑克·大維的紅發粗人講起的,他把帕森威裏說成波森威利,別的卷舌音也老發不準。我壓根兒沒有把他的話和一個城市的名稱聯想起來。後來我聽到一些勉強能發準卷舌音的人也把它說成波森威利。我仍然沒有注意到什麼,隻以為是些無聊的幽默,玩玩黑話遊戲而已。幾年後我到了帕森威裏,才對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車站,我打電話到《先驅》報社,找到唐納德·威爾遜,告訴他我已抵達。

“今晚十點到我家來一趟,”他快活而幹脆利落地說了這一句,“蒙頓大街二一0一號,叫輛小車,在勞拉街下車,向西走兩個街區。”

我答應了。然後我驅車到大西旅館,丟下行李,就出去熟悉地形。

這座城不算漂亮。它的大部分建設者過去曾經喜歡讓建築物有華麗的外表,或許最初曾經輝煌一時,但從那以後,那些南邊靠著一座灰暗大山的冶煉廠高高聳立的一根根煙囪把一切都熏得黯然失色。結果,因采礦弄得亂七八糟的兩座醜陋的大山之間,夾著那條醜陋的大峽穀,這座擁有四萬人口的醜陋的小城市就坐落在這裏。灰暗的天空籠罩在上方,看上去好像也是從冶煉廠的大煙囪裏冒出來的。

我所見到的第一個警察胡子沒刮幹淨,另一個警察穿著破舊的製服,上麵掉了兩顆扣子,第三個警察站在城市最主要的兩條大街——百老彙和聯合街——的交叉口指揮交通,嘴角叼著一支煙。我不再看他們。

九點半,我叫了一輛車,沿著唐納德·威爾遜所指的路線,轉到一個拐角,一座房子立在樹籬圍著的一個小草坪上。

開門的女仆告訴我威爾遜先生不在家。我正向她解釋我已和威爾遜先生有約時,一位金發碧眼的苗條女郎穿著綠色縐呢服來到門前。她看上去不過三十歲,向我微笑時眼神有些呆滯,我又向她解釋了一遍。

“我先生不在家。”她略帶口音,發聲含糊,“但如果和你有約,應該很快會回來。”

她帶我上樓,到一個靠勞拉街一邊的棕紅色房間裏,室內放著許多書籍。我們坐在皮椅上,半朝著對方,半朝著燃燒的火爐。她開始了解我和他丈夫有什麼方麵的往來。

“你住在帕森威裏?”她開始問。

“不,舊金山。”

“這不會是你第一次到帕森威裏吧?”

“是第一次。”

“真的?你覺得我們的城市怎樣?”

“我還不十分了解。”這是謊言,我已經了解了,“我今天下午才到。”

當她繼續說時,她那閃閃發亮的眼睛不再盯著我看:“你會發覺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地方。”說完她又開始詢問,“我想所有采礦城鎮都這樣。你是搞采礦的吧?”

“目前不是。”

她朝壁爐架上的鍾看了看,說:“這麼晚了,早已不是談公事的時間,把你叫出來又讓你等著,唐納德真不會替別人著想。”

我說沒關係。

“雖然也許不是公事。”她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