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史蒂文聽到一位婦女的聲音:“感謝上帝。我們來了,警官。”
突然警察指揮中心廣播說:“中心呼叫所有單位,這是緊急情況。你們馬上撤出世貿中心二號塔樓,K(完畢)。我再重複一遍”——聲音顯得很急迫——“馬上從世貿中心二號塔樓撤離,K。”
“指揮中心,”霍爾特回答說,“這是緊急警務小組一號車隊,我們正領著一群平民離開二號塔樓,完畢。”
這是史蒂文·羅伯特·霍爾特警督留下的最後通話記錄。他和他拍檔的遺骸都沒有找到。史蒂文·霍爾特殉職時37歲,他和妻子李是三個孩子的父母。
作者寄語
這個故事中的許多部分都是真實的,尤其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紐約市警察局許多部門內都存在著係統性腐敗,但是重要的是,我承認紐約市警察局為了根除有組織的警察腐敗、表彰那些有責任感的警察而進行的巨大的積極變革。
首先,雷蒙德·凱利在大衛·N.丁肯斯市長手下擔任警察專員時,對由退休法官彌爾頓·墨倫領導的專家小組針對警察腐敗展開調查後提出的建議反應非常積極。凱利專員把內務處的名字改為內務局,並精心選拔了一名三星總警監擔任領導,其工作直接向專員彙報,從而提高了其在紐約市警局內的地位。另外,專員還鼓勵經驗豐富的高級警官們去內務局服役,同時招募從事戶外警務工作的各種級別的警察,向他們灌輸根除警察腐敗的思想,並進行培訓。凱利采納了默倫委員會報告中提出的建議,並且更加大刀闊斧,他設計了一幅廣闊的藍圖,他相信這會讓反腐工作在他的部門內製度化。 ♀思♀兔♀網♀
由於市政管理層的更迭,凱利專員沒有得以留任。但慶幸的是,他的繼任者們頭腦清楚、睿智,繼續執行他旨在結束循環性警察腐敗問題的藍圖。一個多世紀以來,循環性腐敗一直困擾著紐約市警察局,大體上每20年就會出現一次。
在邁克爾·R.布魯姆博格市長任期內,雷蒙德·凱利再次出任警察專員,他繼續把其部門的廉潔性視為重中之重的問題。在他的努力過程中,他不僅得到手下總警監們的支持,還得到了各警察工會的幫助,特別是成員人數最多的巡警慈善協會和警司慈善協會,同樣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代表其他高級警官的工會組織。
故事中關於兩個醜聞纏身的警察單位的事情大體屬實,而故事中虛構的部分旨在說明警察腐敗是如何造成兩名警察的悲劇並導致謀殺的。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