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段(1 / 2)

考著什麼。

大概與古賀想著同樣的問題。

不需要死得那麼幹脆……

全靠池上一誌的了。

在歌舞伎街的拉麵店裏,梶聰一郎大概也像現在這樣,彎著腰,低著頭把麵往嘴裏送。可是心裏卻把俊哉重疊在池上身上。

在沒有出現新的接受骨髓的人出現之前,看著池上的成長就像看見俊哉的成長一樣吧。所以梶聰一郎決定再救一個人。然而,在梶聰一郎的心裏萌發的這種感情就僅僅局限於此嗎?

從梶聰一郎那裏得到生命的池上,難道不能喚起梶聰一郎生的希望嗎?用生命連接起來的這個情結,難道不能使梶聰一郎再次對生命產生依戀?

……

古賀的目光再次移向池上。

為什麼這張臉會那麼優雅?因為忍受過痛苦的治療?因為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因為了解生命的可貴和活著的喜悅?

古賀身後的門第二次被敲。是在催促到時間了。

池上慌忙說道:“下次我來做。”

池上為了離梶聰一郎更近一點,將半個身子貼在桌子上,幾乎趴在桌子上了。

“一定給您做最好吃的拉麵。您一定要來啊。”

—全文完—

《半落》——生命中感動的力量

歐陽杼/文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本以為在看過一些感人肺腑的小說之後,已經不會再輕易感動,沒想到看到結局,還是忍不住哭了。

在此之前,從沒想到警察的職場小說也會如此感人,原本以為鐵板一塊、眾誌成城的警察部門,也同樣有推諉扯淡之事,這本書也印證了我一個想法:推理小說還有很多內容可以寫,我們的著眼點也不一定隻盯在凶殺案的手法和詭計上。這本書凶殺案很簡單,也沒有什麼刻意的詭計,唯一構成謎團的,就是犯人犯案後兩天時間的空白。

這就是本書的精華所在。對推理小說,齋藤榮主張“不論是情節或故事,其本身就必須隱藏著一個迷,要有一個嶄新的結構”。雖然理論上來說應該存在沒有謎團但邏輯辯證味道也可以做到很濃的推理小說,但就我看過的絕大多數推理小說來說,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有謎團的設置。有的推理小說用謎團造成表象與真相的不同,有的推理小說用謎團給人邏輯辯證的筷感,而有的推理小說,則是用謎團來說明一個道理,比如這本《半落》。

回味這本書的時候,卻想到快一年以前的事情,時間也過得挺快的。那個時候,我還坐在寢室的椅子上,然後就感覺到強烈的搖晃感。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是地震。然後寢室裏有位同學就馬上衝出去了,但我沒有。我們寢室在四樓,當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衝出去,而是蹲在桌子旁邊,一直等到那幾十秒過去之後,才衝下去的。每一次回想,都感覺有些後怕,躲在寢室不下去,這種作法很冒險,如果強度再大,這棟10層的樓鐵定是保不住的,而我們被壓在裏麵,生還的希望也幾乎為零。可是換句話說,如果地震強度很大,就算立刻跑下去,也大概會被困在樓梯間,生還的希望也很小。在搖晃的那段時間,我真的想到了死。當時隻是腦子裏浮現出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就是感覺自己會死在這場地震中。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主震結束,然後我才匆匆忙忙地跑下樓去,那時候樓梯間上全是人,幸好大家都還比較有秩序,沒有出現太混亂的場景。之後陸陸續續從廣播裏聽到死亡人數的上升,原本寶貴的生命現在隻成了一個不斷增長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