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說真的每一本部不一樣嗎?讓寫的人自己來說這種事,是不太準
確的,不過若問我自己的感想的話,我並不那麼覺得。
總之,太深入這個問題的話,就像自己掀開謎底一樣,會讓讀者無法接觸到更多的層
麵。
這本書和我以前寫的書一樣,不管它的外在表現為何,它的內在與我以前的書是相通
的。我寫的書的共通性,就是它與我的推理觀相連在一起、難以分開。
我要謝謝在我寫這本書時,給我許多幫助的人。
謝謝『南北社』的石倉義朗,他不厭其煩地接受我的采訪。我還以為麵對我這個外行
人時,他會不想回答我的問題。
謝謝關西電視台的上沼真平。謝謝『無盡的夜』的幕後工作人員與參加演出的各位。
請接受我遲來的道謝,你們讓我想起一九八九年的琵琶湖之旅。
有關第五章的引用部分,謝謝小尾芙佐讓我參考了他的譯文(早川文庫)。
謝謝THE POP GROUP。我在『FOR HOW MUCH LONGER DO WE TOLERATE MASS MURDER?』
的音樂中,完成了最後的幾頁。
謝謝小澤儀德君幫我拷貝原稿,希望我沒有露出不良前輩的德行。
還有,謝謝耐性十足的讀者諸君不斷給我這個作品不多的作者鼓勵。謝謝你們,讓你
們久等了。
那麼,我們在下次的冒險中再見了!
一九九一年三月
(1)前三本書為:一九八九年的《雪密室》、《誰彼》與一九九O年的《為了賴子》。
文庫版後記
寫這部長篇小說時,我二十六歲。從一九九O年,寫到一九九一年的年初。歲月如梭,
那竟然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我記得在寫原稿的最後階段時,爆發了波斯灣戰爭。我在
NOVEL書係的初版後記裏寫到,那時的我在聽THE POP GROUP的CD(現在我在聽『Y』『最後
的警告』的CD)。
大約也是那個時期,我突然開始抽煙了。以前我沒有抽煙的習慣,可是那時我卻發現
抽煙的時候我的腦筋比較清楚,寫稿子的速度也因此變快了。如今我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
的癮君子。
不過,尼古丁能加速我的工作效率,也隻有在那個時期而已。當然我也知道抽煙有百
害而無一利、可是我已經戒不了。有人說我寫作的動作太慢,就是因為開始抽煙的關係。
不過,我並不認為如此。
這本書問世的時間,比已經在講談社文庫本出版的《再一次的紅色惡夢》、《法月綸
太郎的冒險》(1)還要早,但文庫本的出版時間卻比較晚。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也沒有
什麼特別的理由。實情就是,當初預計《三的悲劇》先在NON NOVEL書係出版,要出文庫本
時,再按照一、二、三的順序,出版《一的悲劇》文庫本。但是《三的悲劇》始終隻在醞
釀中,編輯部的人終於等得不耐煩,沒等《三的悲劇》出書,《一的悲劇》就先出文庫本
了。
最近常常被問什麼時候要出《三的悲劇》?老實說,我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對
於要如何寫這本書,我的腦子裏隻有一個淡淡的想法,那就是這本書應該是像艾拉?雷文
的《死前之吻》(2)那樣,以第三人稱為主角,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的小說。除此之外,我
現在什麼也不能說,因為說了的話,我的話很可能變成謊話,因為寫出來的東西與我說的
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像桃樂絲?黛的歌那樣,未來的事情是難以預料的,qu
e sera sera(3)。我這樣說好像很不負責任,但是現階段實在沒有比這樣的回答更加誠
實的回答了。
總之,會發生什麼事,就會發生什麼事。What will be , will be?
不過,我最好承認一件事。本書強烈受到誌水辰夫的文體與原寮(4)的結構的影響。
不,用影響兩個字還不足以表示我對這兩位作家的尊敬。我像學習中的弟子,將他們的書
奉為密傳的兵書,並且非常努力地以他們為範本來完成這本小說。關於這一點,應該是一
目了然的事情,不過原寮的《我殺了那個少女》的結構,對這本書的影響更大。
我之所以會用這種方式完成這本書,是因為當時我對新本格派的刻板形式有所不滿,
因此不能說我這樣做不是一種故意的、想獲得別人喝采的作為。反正我就是這樣寫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