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華和人類的構造完全一致,卻唯獨缺少一雙手。
古怪科學家用剪刀暫時代替了手,卻在製作一雙真正的手的過程中辭世。從此愛德華再也不能擁有一雙真正的手,悲劇也由此展開。
此部電影並非由小說改編而來:蒂姆本人就是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影片中滿是豔麗的色彩、可愛造型的房子和精美誇張的樹雕。Johnny本人曾稱本片為“真人演就的卡通電影”
——這也是本片位列“上世紀科幻電影經典”的理由之一。
當然,本片也同為哥特電影的經典——相較於科幻電影,哥特愛好者們或許會更認同這點。
九二年看此片的時候本人就曾想過:“如果愛德華是壞人將會怎樣?”,這或許也就是本篇人物設定時的最初靈感——隻不過,文澤爾係列不是科幻類,因此,無論伊凡特還是捷爾特,都不太可能擁有一柄長在身體上的“愛德華剪刀”了:也不知這對他們本人而言是否有些可惜(笑)。
附錄三
附錄三,關於法語以及於塞(Ussé),關於法語及法語文學若按照語言學的定義來分,法語屬於印歐語係裏的羅曼語族(具體說來,應該是西羅曼支高盧次支中的法蘭西語),它和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拉丁語以及羅馬尼亞語都是同宗的。
和德語類似,法語也是屈折性語言(這也和藏語支、羌語支以及景頗語支語言比較類似):
屈折性這個詞語聽起來太專業,因此我們平常不用這種說法,而用“某種語言有多少格”來表示該種語言屈折的程度——比方俄語有六個格、德語有四個格、現代拉丁語有五個格?最誇張的是芬蘭語,竟然有不少於十五個格!!
現代法語隻有主賓兩格(這點和英語相同,雖然嚴格說來,英語主賓兩格的定義也是不嚴格的),相較於其他的歐洲語言,算是比較簡單的了。
法語發音,重音必落在單詞中最後一個發音的音節上:這樣的特點和法語句子獨特的節奏感結合起來,讀來竟像是在詠唱歌劇(很多德國朋友都說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裏斯多夫》要就不讀,要就讀法文原版,想來也就是這個原因)——也難怪大家公認法語是世界上最優雅、最高貴的藝術化語言了。
十二世紀到十六世紀,法語一度作為文學專用語言而享譽歐洲,甚至很多外國人都用法語寫作。著名的例子便是我們熟知的《馬可·波羅遊記》。
當然,近現代作家中也不乏用法語寫作的外國人:比方米蘭·昆德拉(捷克作家)改用法語寫作的小說《身份》和《緩慢》,阿西婭·傑巴爾(Asiya·Jabbar,阿爾及利亞女作家)用法語寫作的小說《新世界的兒女》(出版於 1962 年)以及莫裏斯·梅特林克(Mooris·Maeterlinck比利時作家)用法語寫作的多幕童話劇《青鳥》(法文原名《L’
》,發表於1909年)等,均是被世界文壇公認的優秀文學作品。
而對於法語文學,自文藝複興起,經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象征主義等文學┆┆
《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小紅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
《藍胡子(La Barbe bleüe)》
《穿長靴的貓(Le Chat Botté)》
《仙女(Les Fées)》
《灰姑娘(或譯作辛德瑞拉:Cendrillon,ou la petite pantoufle de verre)》
《一簇發裏蓋(Riquet à la Houppe)》
《拇指姑娘(Le petit Pou?et)》
而這幾個耳熟能詳的童話,則均是出自《鵝媽媽講的故事》。
因此我們至少也應該記住查理·佩羅這個法國名字(笑)。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