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品書籍下載 請訪問 http://】
【內容簡介】
垂拱元年(686年),狄仁傑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時值吐蕃讚普遣使請婚,許以宣城公主,垂拱二年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後贈以錦繒、雜伎百工,命左衛大將軍楊晉持節護送至吐蕃,赤德祖丹至柏海迎娶公主。由此引出一件“度母寶藏”奇案,其中牽涉到一些政治鬥爭和宮闈秘聞,讀者將與狄仁傑等人一同體驗一次推理、偵破、探險之旅。
內容標簽:布衣生活
主角:狄仁傑,李元芳 ┃ 配角:阿玉 ┃ 其它:
文章類型:原創-一般-古色古香-偵探
作品風格:正劇
【正文】
狄仁傑斷案之鎏金綠度母像
作者:夜湖月
寧州刺史府
垂拱元年(686年),吐蕃讚普遣使請婚,許以宣城公主,垂拱二年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贈以錦繒、雜伎百工,命左衛大將軍楊晉持節護送至吐蕃,赤德祖丹至柏海迎娶公主。
寧州刺史府
狄仁傑正在書房內翻看曆年案卷,自去歲到任以來,不敢稍有懈怠,每日裏忙於處理政務,因這寧州(今甘肅寧縣一帶)南接陝西,北靠寧夏,扼甘、陝、寧三省之要衝,其時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在任內“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此是後話不提。
此時狄春進來道:“老爺,今日午飯可還是擺在書房?”
狄仁傑放下手中案卷,笑道:“就擺在書房吧,請過李將軍來,你也一同在此吃了,倒也方便些。”
這些年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所幸能有李元芳、狄春等人一直相隨,與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不止是上司與下屬之情了,想到此處,狄仁傑不由露出笑容。
“大人,”李元芳進得門來,一身月白便衫,不同與往日在外的全副戎甲,倒更顯出他身量修長,氣質沉穩。
“元芳,坐。”狄仁傑離了書案,與李元芳一起圍坐在外間。一時狄春端來飯菜,不過是簡單的三菜一湯,三人隨意用過。
“老爺,”狄春道:“前日左衛大將軍楊矩譴人來拜,說楊將軍護送宣城公主入吐番和親後回京複命,不日將繞道寧州拜會老爺,怕就是這兩天到了。”
狄仁傑略一①
當日我率隊返京,夜宿於湟源縣城,有一男子求見,說是當年跟隨文成公主入吐蕃的親隨,此人約五十上下年紀,著我朝百姓粗布衣衫,然膚色粗黑,雙頰泛紅,確像是久居吐蕃高原之人。他自稱是公主乳母之子,要密呈一物於我。當下,我摒退左右,他便取出這尊綠度母像來,說此像本是貞觀年間,太宗欽命打造、隨公主入吐蕃的諸多佛像之一,塑成吐蕃密教中尊崇的綠度母造像,也是祈盼公主和親能為我朝和吐蕃萬民帶來吉祥美好之意。故數十年來,公主日日禮佛祈福,一直親侍不離。公主仙去之前,喚乳母之子到跟前,囑咐他道:“我自嫁入吐蕃,闊別長安已三十餘年,此生回中原已是無望,隻這尊度母佛像,本是從故土帶來,日後若有機緣得見我天朝來使,你便請他帶回長安罷。”可惜此後數年,公主多年苦心維係的吐蕃與大唐之間關係不複和睦,大小戰事紛起,終不得見大唐遣使。期間因那公主乳母再三叮囑兒子,佛像是極為要緊之物,關係大唐之國運,且佛像之事萬不可說與他人知曉,也不可現於外人之前,並要兒子立誓不論曆經萬苦,也務須完成公主遺願。時值此次我奉皇命送宣城公主下嫁,那乳母之子終得機會一路尋來,把佛像交到我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