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吳氏的話,連若蘭臉上便露出了淺淺的笑容,“其實娘說的一點兒都沒錯,我和平郎花錢的時候總想不了那麼多,容易有多少就花多少,雖說我這手裏頭攢著給嵐兒趕考的花費,可是除掉這些也確實不豐裕。”
杜家還沒有分家,但是李氏對各房要求也不是特別嚴格,除了每年固定交多少銀子到公中以外,剩下的銀子各房都是自己收著攢著,她當婆婆的從來不伸手。
反正她和老頭子兩個都能做,也餓不了凍不了自己,對兒子兒媳自然沒必要管那麼嚴。
更何況她幾個兒子兒媳都是孝順的,逢年過節買東西從來不忘了爹娘的那一份。
因此吳氏聽了連若蘭這話也沒什麼想法,連若蘭那一手刺繡的手藝,不說桃源村了,就羅橋鎮也沒幾個人能比得上,繡個大件到縣裏賣了,都是好幾兩銀子進賬。
在杜家一年到頭,除掉四房,其他幾房加在一起一年也不過賺個七八兩銀子罷了,四房一年賺的,能是他們的好幾倍。
所以連若蘭說她手裏有錢,她也不會覺得羨慕什麼的。
“四弟妹你心裏有數就好,囡囡如今好了,身體也漸漸好了起來,臉上氣色也好了許多,她本來就長得像你和四弟,以後長大了肯定是個漂亮姑娘,咱們這十裏八村的小夥子說不定都要來求娶的,到時候咱們給她準備一份漂漂亮亮的嫁妝,光光鮮鮮的嫁出去,那也是咱們杜家臉上有光。”
在如今的吳氏和連若蘭看來,能把女兒平平安安的養到十幾歲,給她說個好人家,然後把她好好的嫁出去,隻要她成親之後日子過得好,這當娘的,心裏也就安穩了。
所以吳氏這話,算是說到了連若蘭的心坎上。
她把杜雲暖的以後擱在心裏想了一回,然後想到杜雲暖如今才七歲,又不由得笑話自己。
女兒如今年紀還小呢,還有七八年才到出嫁的時候,她竟然傻了,現在就想著這個事情。
倒是苗玲在一旁聽了就笑,“囡囡還小呢,娘和四嬸也太著急了,倒是四堂弟也有十四歲了,四嬸好像還沒給四堂弟說親的打算?”
連若蘭回過神來,搖了搖頭,“嵐兒自己有主意的很,關於嵐兒的婚事,我聽他爹和他自己的。”
“他想考上秀才再說,那我這個當娘的就相信他。”
吳氏也點點頭,“也對,這件事爹娘都不急呢,若是嵐哥兒考上了秀才,怎麼著別人也要稱一句秀才老爺,這可比秀才老爺的兒子有分量的多,到時候不說村裏的,就是鎮上的姑娘,遠一點說那官家小姐,咱們嵐哥兒也娶得了。”
連若蘭臉上依舊是淺淡的笑意,“我倒沒想那麼多,還是看嵐兒他自己,他喜歡的,我這個當娘的就喜歡,他若是不喜歡,我自不會逼著他娶。”
“婚姻大事是他自己的人生大事,我這當娘的隻能說幫他看看,給點兒建議,聽不聽還在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