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的B麵》
作者: 王長華
聲明:本書由【】()自網絡收集整理製作,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載後請在24小時內刪除.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序言
權力主宰者的活法
一
在中國古代社會裏,有四種人,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著各色人等的生殺予奪。四種人裏的第一檔人物無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種人則分別是禦前的臣相、後宮的嬪妃,以及那追隨君主帝王如影隨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閹人。
中國古代政治核心構成的內在邏輯:國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緣是維係國家政治的紐帶,這是自西周初年就明文定下的一條政治家法。然而,明文之外,還有看不見的邏輯,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正道,治道之謂也。治國要走正道、成治道,這陰與陽,剛與柔的結合絕不可少。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核心內,帝王君主既是皇室中的男性代表,也是整個國家社稷的男性代表,屬陽一極。而後妃則是他名正言順的對應物,屬陰一極。陰陽兩極的互製互動,形成皇室和國家的張力,也造成皇權政治的相對平衡、穩定與和諧。這是陰陽之一組。 還有另一組,便是臣相和宦官。相(宰相、丞相)是國家社稷政治運行的中樞,持重、剛強和力量是其基本特征。相對於相的則有宦者閹人,人工化的閹割把女子的柔媚和順從品格後天地加到了他們身上,從而使之既方便地穿梭遊走於朝廷和後宮之間,又自然而然地成為相位的合理對應物。
二
帝王君主當然是社會和國家的最高主事,這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不言而喻,具有先在的合理、合法性。帝王又稱天子,被視為代傳上天旨意的人間真主。這是一條宗教思路。但宗教的形式裏包含的卻是宗法內容。宗教頌揚天道,宗法堅信人倫。前者讓人產生敬畏感和神聖感,取消許多可能產生的顧慮和懷疑;後者又激發人們產生充滿自卑的親情,向往和仰視那宮牆之內的成人和兒童。帝王和皇權的至上地位就這樣確立了。
摘下神聖光環,帝王君主依然生活在地球上,仍不得不盡心力於保證政權的穩固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作為人間權力金字塔的頂尖,他除了受製於那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天”之外,再不受任何限製。從理論上講,君道應無為,不理具體事務,平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這才對他人造成神秘感,才具有神聖性。但帝王君主內心裏也明白,僅有神秘和神聖還不能完全解決國家機器的運轉問題,還必須有臣相來負責執行他的旨意,來主持處理方方麵麵的事務。臣道應有為,相府是國家社稷最主要的職能部門,相本身則是帝王君主最重要、最須臾不可或缺的職能官員。
職能部門應該是要照章行事的,一視同仁也好,唯才是用也罷,如果真的完全貫徹到執政的行動中去,那就不免薄看了宗法的人情,這怕是連皇帝老子也不會同意的。為了補行政強硬之不足,皇親國戚紛紛走到前台,而這其中得寵的後妃更顯示出天然優勢,更有可能在政治決策上大顯身手。曆史上著名的宮廷女強人無論是呂皇後、武則天,還是蘭兒慈禧,都是借助帝王的權威而又大大發揮了這種權威的。在中國古代的政治運作中,後妃腳踏實地地成了政治中心的一維,她們往往在政治決策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從中國政治文化的深層來講,後妃不僅是帝王君主的性夥伴,也是其行政弄權的天然搭檔。
女人之外,還有兩性兼棲的宦官。在古代皇宮中,宦官是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有特殊的身軀、特殊的形象,占據著特殊的位置,也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古代男女有別、授受不親,而不男不女的宦官則可以盡情穿梭於後宮佳麗之間,既為畸形之人,就可以行畸形之事。拋棄常人的尊嚴,以俳優自居,以主上戲弄為榮。在接通了自己與帝王和後妃的聯係之後,在宮廷的明處或暗處,宦官都爭到了位置和發言權,於是就放開膽子盡情上竄下跳、大行其道了。本來是可憐可悲的一群,然而在中國古代政治舞台上卻發揮著穿針引線、左右疏通,甚至連正常人想也不敢想的政治中樞作用,這無論如何也稱得上古今中外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