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極大陸附近,海麵上的冰層依然堅固。這裏的冰雪在夏天的大部分時間裏都不會融化,帝企鵝就把家安在這兒。這群帝企鵝一直在海上覓食,現在正準備回家去喂養嗷嗷待哺的孩子。它們沒有徑自朝冰層的邊緣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躲開一段距離。它們鑽到水下去察看一下冰層邊緣的情況。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豹形海豹總是在這樣的地方出沒。

豹形海豹是生活在南極地區的北極熊。它們是捕獵能手。不過它們多半的成功都是在水下獲得的,所以一般來說,它們的獵物如果在冰麵就沒有那麼危險了。從閑散優雅的外表根本看不出它們凶殘的本性。

確信岸上沒有危險存在,帝企鵝才往到冰麵上遊去。不過它們肯定不能在這裏逗留太久,現在它們還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到家。帝企鵝的領地位於陸岬的背風處,這裏的冰麵不會被海流衝碎。回家路上的成年企鵝身上裝滿了食物,幾乎連路都不會走了。不過現在沒有敵人的威脅,它們完全可以從容不迫。

企鵝父母得想辦法在擁擠的六千多隻企鵝裏找到自己的孩子。它回到自己離開時把孩子留下的那個地方,希望它仍然在附近。可是小企鵝總是願意四處遊蕩,所以父母得呼喚它們回來。小企鵝做出了回應,它們一個接一個地回家了。企鵝父母禁不住孩子可憐的懇求,把滿嘴的魚都吐出來給它們吃了。夫妻雙方有一方回來了,另外一方就可以到海裏去覓食了。

注意到豹形海豹的存在,企鵝們都相互擁擠在冰層邊緣,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冒險跳進水裏。海豹偶爾也會跑到冰麵上,企圖抓到一隻企鵝。不過顯然它最成功的策略還是“守株待兔”。它躲在冰層的角落裏。企鵝們有了信心,猛衝過去。衝在最前麵的一群企鵝成功地逃脫了。一旦到了開闊的水麵上,它們就安全了。然而喧鬧聲讓海豹有了警覺,在汩汩往上冒的水泡的掩護下,它發起了攻擊。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企鵝的孩子們就要長大了。南極的秋天即將結束,這些成年企鵝將走過新的冰層,在冰凍的海麵上度過又一個寒冬。

南極的礦藏

人們對南極及其陸架區礦產資源了解得並不多,原因很簡單,麵積巨大,厚達幾千米的冰蓋和惡劣的自然環境限製了科學家的調查,但是通過幾十年不間斷的工作,已經在南極發現礦床、礦點百餘處。美國地質調查所把南極大陸劃分出三個主要的成礦區:安第斯多金屬成礦區,主要為銅、鉑、金、銀、鉻、鎳、鑽等礦產;橫貫南極山脈多金屬成礦區,有銅、鉛、鋅、金、銀、錫等礦產;東南極鐵礦成礦區,除大量鐵礦外,尚有銅、鉑等有色金屬,並發現金伯利岩。一般認為查爾斯王子山鐵礦和橫貫南極山脈區的煤礦規模最大;羅斯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別林斯高晉海等海盆油氣遠景最大。

盡管南極大陸及其陸架的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開發難度頗大,但隨著其他大洲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和枯竭,將迫使人類向海洋、南極洲或其他地方尋找出路。至於人們擔心礦產資源開發可能造成的環境、生態的破壞和汙染,人類也會從科學技術進步中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但在目前,南極禁止一切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全世界已查明的鐵的蘊藏量是相當可觀的,但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富鐵礦床就不是那麼樂觀了,所以近幾十年來,地質學家們又逐步把尋找鐵礦遠景資源的目光投向南極洲。

鐵礦是南極大陸所發現的儲量最大的礦產,主要位於東南極。1966年,蘇聯地質學家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南部的魯克爾山北部發現了厚度約70米的條帶狀富磁鐵礦岩層,稱為條帶狀磁鐵礦層或碧玉岩。礦石平均含鐵品位為32.1%,最富可達58%。整個岩係厚度達400米。他們在1971—1974年調查,確定了該地區磁鐵礦和矽酸鹽中鐵的品位可以與澳大利亞西部的哈默斯利盆地、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區、加拿大的謝弗維爾地區和蘇聯的克裏沃·羅格地區的鐵構造相比。航空磁場調查資料表明,鐵礦集中區在冰體下長120~180千米,寬5~10千米。1977年,美國的霍夫曼和裏瓦齊等人,根據航磁異常報道了在魯克爾山西部的冰蓋下的兩個磁異常帶,其寬度為5~10千米,延伸達120~180千米,他們初步認為這是魯克爾條帶狀含鐵層的延續,如果這兩個磁異常帶確為鐵礦所引起的推理得到進一步證實,那麼,該地區的鐵礦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這就是目前一些南極地質學家所聲稱的“南極鐵山”,其鐵礦蘊藏量,初步估算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毫無疑義,南極洲魯克爾山條帶狀含鐵層的發現,已經在關心南極礦產資源的地質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