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段(1 / 3)

皇後郭氏)下詔曆數曹髦的罪惡,說曹髦曾經賄賂她左右的人,打算趁她服藥的機會下鴆毒毒死她.這位郭太後所說的是否屬實,姑且不論,但從此事可知,鴆毒一直是宮廷中施行陰謀詭計時常用的手段.

鴆毒之所以經常為人采用,是因為鴆毒的毒性大,人服毒後到致死所需時間短,正如東漢霍諝所言"未入腸胃,已絕咽喉",中毒致死如此迅速,即使有解藥也來不及救命.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對老臣周本不放心,就在一次宴會時將杯中酒下了鴆毒,賜給周本,周本非常警覺,心中懷疑,假裝醉而不飲,就另外找一隻空杯子,把那杯有毒的酒分作兩份,以其中的一杯遞給烈祖,請求同飲,並且說:"我用這杯酒祝皇上千秋萬歲.陛下若不飲,就不是君臣同心同德的意思了."烈祖麵色驟變,十分尷尬,無話可答,也不敢接酒,在座的臣僚們麵麵相顧,大驚失色,不知怎麼辦才好.這時,著名優人申漸高看見僵局,心中明白,就假借跳舞助興的名義,進入宴會大廳,來到烈祖麵前說:"這杯酒讓我先飲吧!"說著,就把兩半杯酒合在一起幹了,把杯子也揣在懷裏,匆忙離去.烈祖暗地派親信帶著最好的解毒藥去救申漸高,但未能見效,申漸高腦漿迸裂而死.2

由於鴆毒害人非常殘酷,所以古代有人早就反對使用鴆毒.戰國時,楚國的使者駙馬共前往巴國,途中看見一個人挑著一擔下了鴆毒的酒,問他擔這毒酒幹什麼,那人說是用來鴆殺人的.駙馬共請求買下他的毒酒,那人同意出賣,駙馬共帶的錢不夠,就把車和馬都給了他,買到這些酒之後全部倒到江裏.原來駙馬共買它就是為了銷毀這些毒品.3這個故事,被作為古代宣揚仁慈的例子廣為流傳.晉代,朝廷曾下令禁止鴆毒,並且規定鴆鳥不許過江.石崇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時,曾捕獲一隻鴆鳥雛,交給後軍將軍王愷養護,司隸校尉傅詆告發了這件事,朝廷下詔寬宥了石崇,命令把那隻鴆鳥雛在街市當眾燒死.東晉升平二年(358年),佽飛督王饒向朝廷進獻鴆鳥,晉穆帝司馬聃大怒,下令把王饒鞭打二百,另派中禦史某把那隻鴆鳥燒死在京城裏的十字路口.但是,需要說明一點,晉代禁絕用鴆毒,並不是禁絕一切毒死人的做法,那時常用的殺毒人的方法是飲金屑酒.晉惠帝皇後賈南風就是被趙王司馬倫用金屑酒毒死的.

晉代以後,毒殺人的方法越來越多,更為常見的是使用信石(即砒霜).由於鴆毒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傳統的方法,所以即使使用其他毒品謀害人命,也習慣地稱為鴆或鴆殺.如《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說是鴆殺,其實潘金蓮使用的是西門慶生藥鋪裏的砒霜.當然,鴆毒這傳統的方法也沒有丟棄,直到清代仍有人使用.如明末著名奸臣阮大铖的女兒阮麗珍本來嫁給了楊龍友的兒子楊作霖,入清後她流落到某親王府中,這位親王的福晉(太太)非常妒忌,就用鴆酒把他毒死了.

鴆毒殺人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但讓人中毒而不讓人死,故意觀看人在中毒時痛苦的慘狀,更是喪失人性的暴虐行為.明太祖朱元璋就幹過這樣的事情.洪武年間,錦衣衛有個名叫王宗的廚師,犯了罪害怕殺頭,讓家裏人向醫生王允堅買了一包毒藥.朱元璋得知此事,下令逮捕王允堅,讓他把自己賣出的這包毒藥當場吞下.王允堅手拿毒藥,大驚失色,態度猶豫,不敢吞服,武士在旁邊催逼,王允堅不得已把毒藥吃下去,這時,朱元璋細細問他這毒藥是怎麼配製的,吃下去之後多長時間會死,如果中毒而死還有什麼留戀等問題,王允堅一一作了回答.然後朱元璋又問他這毒藥有沒有辦法消解,王允堅說,用涼水、生豆汁、熟豆清摻合在一起讓服毒者飲下,可以解毒,若用"糞清插涼水"解毒更快.於是,朱元璋叫人取來涼水半碗,糞清少許,在旁邊等待.不一會,王允堅出現中毒症狀,眼神四顧,煩躁不安,兩手不住往身上搔來搔去,朱元璋又喋喋不休地問他中毒後的感覺以及多長時間內可解、過了多長時間就不可解等問題,直到看到王允堅痛苦難耐、生命垂危的時候,才叫人給他灌下解毒的糞清和涼水.王允堅受盡折磨,奄奄一息,僥幸沒有死,但是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又下令把王允堅處以斬刑,並梟首示眾.朱元璋這種凶殘手段在中國曆史上實屬罕見.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德國法西斯用活人進行滅絕人性的毒品試驗,受到世界輿論的一致譴責,這種違背人道主義的做法,朱元璋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實踐過了.王允堅的毒藥是怎麼配製的,其中有沒有鴆毒的成分,現在已難以考證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