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1 / 2)

江安安的家長又沒來接他。

外麵已經漆黑一團,梁鴻看了眼牆上的掛鍾,眼看五點半了,心知不能讓保安大叔陪著等太久,於是把備案本往包裏一塞,給保溫杯接滿熱水,擰上蓋放在包的側兜裏,這才扭頭對一旁的熊孩子說:“走吧。”

江安安麵上一喜,從板凳上蹦起來朝梁鴻鞠躬:“老師再見!”

“再什麼見,”梁鴻套上羽絨服,沒好氣道,“我送你回去。”

“不用不用!”江安安忙不迭地擺手,“老師,我家很遠的!在西江區。”

“沒關係,我今晚沒事,”梁鴻笑了笑,把辦公室的門窗關緊,檢查了一遍電路後,扭頭提留著他的衣領往外走,“正好要去家訪,你家做個代表。”

“……什麼代表啊?”

“放養代表。”

江安安頓時泄氣,一路心思飄忽,顧左右而言他。梁鴻也不急,跟保安室的大叔打了招呼,一路提著小崽子出了學校。

學校門口是同安路,東西橫向,東邊直通江城的主幹道,西邊則是有名的同安醫院。

平時這條路人來人往,往醫院去的大小車輛就能把道擠得水泄不通。家長接送孩子常常要把車子停在幾百米之外,有不講素質的,把車子往路邊一橫左右不管,那多半會導致同安路癱瘓,一溜兒小車堵到主幹道上,使得整個城市的“血液”流通也粘稠起來。

為此學校的家長一批一批的搞抗議,除去交通問題外,家長們更擔心孩子抵抗力弱,離著醫院這麼近容易被傳染病毒。而且救護車每天都呼嘯而過,孩子們也容易受驚。

醫院方麵也不樂意,小學裏孩子活動多,一天打鈴二十幾次,課間操的喇叭音響一直傳到幾裏地外,活動課還會放音樂,醫院要求環境安靜,跟這麼吵吵鬧鬧的學校挨著,顯然也不理想。

兩方同時向市裏提交申請,希望對方遷走。可是同安小學是江城的百年學校,前身是省裏有名的中正書院,曆史悠久底蘊豐厚,連教師樓都是古建築。而同安醫院更是名聲在外,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多不勝數。

市民們的態度也兩極分化,畢竟這事牽扯到學區,而大家又都不願跟醫院挨著。這事鬧騰了幾年,把領導班子都熬走了好幾任,終於在前年定下了方向——同安小學將搬遷至人民南路,地處兩區交界。消息一出,學校還沒怎麼樣,人民南路房價倒是一路飆漲,眼看要趕超市中心了。

梁鴻頗有先見之明,早早在人民南路貸款買了一套二居室,去年交房裝修,如今敞放一年,就等著入住了。

對此周圍的老師都十分羨慕,按照計劃學校今年搬遷,到時候梁鴻一下班對麵就是自己家,比其他人不知道要方便多少。隻是好事多磨,學校搬遷通知一經發出,惹來了無數抗議。

家長們認為新校區剛剛落成,建築環境汙染會影響孩子健康。每天到學校反映意見的,到市教育局走訪的,下班後組織散步抗議的,從入冬以來持續至今,還沒有停歇的架勢。

梁鴻也覺得現在搬遷操之過急,畢竟新學校的桌椅板凳都是剛買的,現在氣味正大,冬日供暖又不可能長期開放窗戶通風,小孩兒悶在裏麵上課的確不妥。但是家長們這樣散步,也讓他們這些老師開始擔心孩子們的安全。有家長接送的還好說,怕就怕江安安這種一直自己上下學的。

尤其這小孩才轉學過來沒幾天,梁鴻總怕他人生地不熟,讓人給拐跑了。

“你家住在什麼小區?”梁鴻在路燈底下站定,拿著手機地圖找定位,“是西江區是嗎?”

江安安個頭偏小,一米出頭,站那剛好跟梁鴻的腿一樣長。他平時不常說話,可是一張嘴又讓人覺得貧:“是西江區,老師,你不再考慮考慮嗎?”

“考慮什麼?”

“考慮下性價比啊,從這到我家要一個半小時,我爸都嫌麻煩,不來接我的。”

“你爸?”梁鴻皺眉,低著頭要笑不笑地看他,“我正要找你爸好好談談呢,留的家庭資料一團糟,電話也打不通。你做錯的試卷還沒給他看過吧,這怎麼能行。”

江安安定力不夠,心虛地低下了頭。

“快說吧,哪個小區?”

“同德花園。”

“嗯,”梁鴻輸入名字,點開導航,抓著江安安的肩膀往前走,“好好看路,聽著誌玲姐姐的指揮往前走。”

-

梁鴻路癡,而且有些嚴重,因此他把房子租在了學校的附近。平時出門則靠導航。這一路雖然是他送江安安回家,但實際上都是小孩領路,他在後麵一臉茫然地跟著。尤其是進出地鐵,基本就是江安安拉著他了。

一路折騰顛簸,公交轉地鐵,又步行了挺長一段路,這才算把孩子送到了家。安安家開門的是個慈祥的老太太,梁鴻從門口往裏瞧了一眼,發現這家人似乎剛剛吃完飯。

他心裏存疑,就聽老太太驚訝地喊:“安安,你怎麼來了?”

江安安偷偷回頭看了梁鴻一眼,擠進門去,跟老太太介紹:“這是我們梁老師。”

老太太一時沒能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