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經選讀》(上、下冊)
上冊:詩-書-禮(大學、中庸)
下冊:易-春秋-附錄:曆代經學著作簡介
二,《古文選讀》(上、下冊)
上冊:諸子(莊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王弼;何承天、謝靈運)-四史
下冊:道藏選讀-佛藏選讀-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文
三,《論語·老子》
四,《楚辭·漢賦》
五,《漢魏六朝詩選》
六,《唐詩選讀》
七,《唐宋詞選》
八,《曆代詩詞曲選》(宋以後的詩、詞、散曲、民歌)
九,《四大名劇》(全四冊)-附錄:分類戲曲目錄
十,《四大名著》(全十冊)-附錄:分類目錄
碎碎念的說明版:
一,《五經選讀》(上、下冊)
上冊:詩-書-禮(大學、中庸)
下冊:易-春秋
【說明】
曆史上,《五經正義》就是唐代的官方教材:還需要解釋什麼嗎?:)
唐代五經順序為“易-書-詩-禮-春秋”,當然是有學術依據的。然而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也許也可以根據一般的社會習慣而調整為“詩-書-禮-易-春秋”的順序。
個人建議邀請一些當代學者,撰寫新的注疏。建議充分參考《五經正義》原文的成果。
個人也在考慮寫一篇評述《易傳》的論文,題為《論儒家的形而上學思想》。
二,《古文選讀》(上、下冊)
上冊:諸子(莊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何承天)-四史
下冊:道藏選讀-佛藏選讀-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文
【說明】
歡迎諸子添加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梁代編輯的《弘明集》,非常值得注意。清代編輯的《古文觀止》也是一個相當完美的選本,可以參考。
唐代官方文件的文學水平其實是很高的。明清小品,最好的大概還是《幽夢影》。
漢代以後的駢文,以及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蒙學讀物,比如《三字經》和《千字文》,是否適合編入這個選本呢?
三,《論語·老子》
【說明】天啊,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
《論語》和《孟子》其實沒什麼關係。
《老子》和《莊子》就更沒什麼關係了。
今天才知道,以《論語》和《老子》作為文科基本教材,這一做法已經見於郭店楚簡。
四,《楚辭·漢賦》
【說明】天啊,這真是又一個天才的想法!
“辭賦”並稱,其實也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
《楚辭》和《詩經》毫無關係。
《漢賦》和《詩經》倒是有點關係。
然而如果人們看到《離騷》、《九歌》神話和《上林》、《子虛》神話放在一起是那麼的自然,那麼就沒有必要再將《詩經》和《楚辭》拚湊在一塊兒了。
五,《漢魏六朝詩選》
六,《唐詩選讀》
七,《宋詞選讀》
八,《曆代詩詞曲選》
【說明】這四本,好像沒什麼需要說明的……
這是我們的靈魂。
個人覺得,漢魏六朝詩,有必要單獨編一個選本。
個人覺得,元散曲,不必單獨編一個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