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最後一課(1 / 2)

民國二十七年六月 中山大學附中

這是最後一課。

這不僅是所有師生的最後一課,也是大家高中時光的結束,甚至也許是今生今世的最後一個相聚。

生逢亂世,身不由己,哪怕是書香門第,豪富貴胄,誰都隻能聽天由命,誰也不能保證明天頭頂會不會落下一個炸彈,莫名身首異處,更不能保證逃難時會不會遇到亂兵劫匪,就此魂斷他鄉。

幾個同學剛剛在日軍對廣州的瘋狂轟炸中逃過一劫,對此深有體會,他們相互攙扶,拖著拐杖打著包紮都來了,就連傷勢最重的一人也被兩個同學用輪椅推進課堂,近百號人,一個也沒落下。

所有老師也都來了,國家災難深重,身為中國人,責任在肩,避無可避。

課開始的前一個小時,同學們一反往常的拖拉,早就規規矩矩坐進禮堂,有的甚至還要更早——坐在教室平靜讀書上課的日子,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所有人直到這時才有這般感悟,然而殘酷的戰爭和時間都一樣,容不得任何人後悔。

今天講課的還是教務處囉囉嗦嗦的張老師,如果不是令人心痛的滿臉淚光,他還是跟以往一樣令人討厭,這節課也跟往日一樣枯燥無味,還不如逃課去街上看熱鬧吃東西。

從去年9月起,廣州已經經受了長達近10個月的轟炸,對於空襲已經從慌亂變得鎮定,又從鎮定變得麻木,此際正值春夏之交,廣州滿街紅花勝火,如果沒有滿目瘡痍屍橫遍野,該是多麼美好的風景。

對於胡佩佩和黎麗娜來說,這是她們的最後一課,是留在中大附中的最後一天,也許,這還是她們留在廣州的最後一天,無論她們多麼不舍,城內有法子的要命的都往外疏散,繁華的大廣州已成了死城。

這兩個最調皮的學生今天格外安靜,兩人緊緊牽著手,目不轉睛地看著張老師的臉,這麼多年第一次發現張老師的好看,果真跟同學們私下議論的一樣,臉型瘦削,鼻梁高挺,一看就是個鐵骨錚錚的硬漢。

從張老師開始講課,胡佩佩就咬著唇悄然流淚,滿心痛悔和不甘不舍,而在一片唏噓聲中,黎麗娜一直強忍的淚也落下來,兩人的手緊緊相握,像是要給對方傳遞力量,手察覺兩人的悲傷,汗水濕透了兩人手心的絲絹。

兩人家鄉同在南海豪門望族,同住在西關大屋,從小到大最大的挫折不過是哪件衣服不好看什麼東西不好吃,最慘不過學習不好作業沒寫要挨老師的罵,窮盡所有想象,她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淒慘的一天。

戰爭、空襲、逃難……這些都是兩人窮盡所有想象都無法理解,也不敢麵對的字眼,然而,隻能怪兩人生不逢時,街頭巷尾殘破的屍體,頭頂令人憎惡和恐懼的膏藥旗飛機,驚慌失措的人們等等,自從廣州轟炸以來,一切的景象無時不刻在向兩人證明八個字:亂世之中,人命草芥。

兩人竭力想克製胡思亂想,又忍不住一陣陣戰栗,最後,胡佩佩奮力掙開兩人拉緊的手,將手規規矩矩放在膝上,正襟危坐。

而黎麗娜從她的動作中得到啟示,同樣規規矩矩坐好,和她一樣目不轉睛看向張老師。

張老師顧不得什麼為人師表,一邊擦著滿臉淚水鼻涕,難以成聲,平時沉默寡言的國文老師黎老師走上講台,聲音略有顫抖,卻有從未有過的堅定洪亮,“大家馬上就要隨同家長疏散,不再回學校,我們幾個老師約好奔赴抗日的第一線,今天也許就是永別……”

一陣壓抑的嗚咽聲中,黎老師振臂高呼,“麵對敵人的大肆侵略,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國土淪亡,家鄉陷敵的思想準備,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我們將來也許會被鬼子殺死,俘虜,女生……女生會被羞辱奸殺殘害……”

黎麗娜渾身顫抖,胡佩佩不知如何是好,默然看著她漂亮得堪稱嬌媚的麵容,不知該不該慶幸自己的平凡普通。

“不管遇到什麼,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永不向敵寇低頭,一定要相信,最後的勝利必然是我們的!”

黎老師說完,張老師的情緒終於平複下來,大聲道:“我們這個國家之所以綿延不絕,是因為有你們這些青年人,你們都是國家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學習,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隻要文化不死,我們中華民族就不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