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理性顛覆(二)(2 / 3)

“我們進入十萬大山發現十分奇怪的現象,所有動物和植物都大型化,巨蛇、巨鷹、野豬和土狼,還有巨樹,後來的發現能夠解釋巨型化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t病毒。”楚楓深呼吸一下喝一口水:“巨型化意味著基因發生了躍變,無論動物和植物,他們的基因遭到了汙染,汙染源便是t病毒。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可能是幾百年,也有可能是成千上萬年,所以我提請研究組對古城廢墟周邊的生物組成形態進行研究一下。”

龍賓微微點頭,望向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小王,你是這方麵的專家,課題也是在你們小組之下的,進展得怎麼樣了?”

小夥子恭謹地看著龍賓:“老首長,這個問題我們已經進行了初步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古城廢墟方圓二十公裏範圍內的生物出現異常。的確如002號所說,動、植物巨型化說明生物鏈發生了變化,但有一個問題很令人費解,一支鷲鷹的活動範圍至少在方圓一百公裏,為什麼生活在十萬大山其他地方的鷲鷹沒有巨型化?還有很多動物,比如土狼,他們的活動範圍也可以達到幾十公裏,十萬大山的其他縣市的土狼為什麼那麼小?”

“紅旗林場的老袁同誌當初看到毛驢子大小的土狼之後也嚇了一跳,他說在林場工作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狼——話說002號一進入古城廢墟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可喜可賀!”

這些都隻是邊緣化的問題,不是最主要的行動細節,但現在回想起來的確當初行動的時候有失周全。楚楓不經意地看一眼錢飛和詹莎莎,心裏不禁苦楚起來,與後來地下暗河曆險和暗黑空間之戰相比,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在古城廢墟的地下生存著神秘的穴居族,他們是南遷的鬼方族後裔,在那裏生存超過一千多年,而我們卻從未知曉。”楚楓淡然地掃視著瞠目結舌的專家,心裏不禁有些失落:即便證明了穴居族的存在又能如何?他們不是民族學家,不會知道民族遷徙的曆史和更鮮為人知的故事,龍隊也不過是想從這次發現中尋求所謂的“超視距空間”罷了。

龍賓點了點桌子:“穴居族!當年我在雪域高原當兵的時候曾經住過沙窩子、雪窩子,以為自己就成了穴居族了呢,沒想到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真有穴居族?老高,你是人類學家,怎麼看這個問題?”

坐在角落裏的一個滿頭花白的中年人欠身微笑一下:“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研究組的注意,幾十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都是穴居一族,也可以稱之為洞居,因為要抵禦野獸嗎,那時候的人生存能力低下,據研究人的平均壽命在12-18歲,為了生存需要必須住在洞穴裏。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在40歲左右,七十二歲是極數,而秦漢時期的平均壽命隻有18歲,達到了低穀,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到清末民初的時候達到了35歲……”

“跑題了跑題了!”龍賓點了點桌麵,發出“咚咚”的聲音:“無怪乎都說您是跑題專家,我們的問題是穴居族,不是人的壽命。”

眾人皆哭笑不得,估計隻有老首長才敢直呼高教授的諢號!

老高麵紅耳赤地苦笑一下:“沒跑題沒跑題,穴居的情況從人類發現並利用火之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發現了野獸們怕火,所以慢慢地就搬遷到地上群居了,條件一改善人的壽命就增長了不少。所以,我說人的壽命與穴居有很大的管關聯性。”

“還真沒跑題?”龍賓抓過礦泉水瓶子渴了一口:“具體到鬼方一族的穴居情況呢?”

“我隻能做出一個推定性判斷,不對推斷的結果負責。”老高略微思索一下:“人是喜光的動物,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不向往光明的,無論是肉身還是精神,這從自然規律而言也是符合的,萬物生長靠太陽嗎!想要判斷十萬大山的穴居族要從三個方麵考慮,第一,生活環境,環境造就人也改變人,必須要有足夠的洞穴供其居住,十萬大山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洞穴眾多,而且人家的房價低廉到不用錢,每人都三居室;第二,民族習性。我說這個很重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脾氣,譬如朝鮮族喜歡吃辣的,而南方比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人也喜歡吃辣的,你能說他們的民族脾性相同的嗎?還是那句話,環境造就人,朝鮮族棲居東北苦寒之地,吃辣的可以激發熱量保持體能,而南方人吃辣的是因為要驅除濕熱之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