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劍仙歸位,鋬牛撐天 一(1 / 2)

在那位曾姑娘的宅邸之中,李太易隻待了三日,遲遲不見宅主人家那位姑娘芳蹤,李太易索性邊走出了那座宅邸,在這錢塘城之中閑逛。

這一日午時,李太易心血來潮,在一家酒樓之中用過飯食之後,恰逢一家車馬行打折,平常五兩銀子雇傭的馬車,現如今隻需要三兩銀子,於是少年在與那位中年掌櫃討價還價之後,花費了二兩銀子雇了一輛裝飾簡單的馬車,準備前往城外那座錢塘湖岸閑逛。

車夫是一位與李太易歲數相差不大的悶葫蘆少年,一襲白衫的李太易和顏悅色問候幾句之後,見這少年有一搭沒一搭之後,便不再詢問,而是坐在車廂之中,掀開窗簾向外張望。

錢塘城雖隸屬於武紀王朝管轄,卻因官家過於鬆散,以至於三教九流在城中街道上騎馬肆意橫行。

馬車一路走走停停,終於除了錢唐城城牆,走在寬闊的驛道上。

錢唐城距離錢唐城最近的一處湖水澆灌的港灣,不過三十多裏地,馬車就算不全力駕駛,最多也留是兩個時辰,便能輕易達到。

出了錢唐城,來往行人車輛便少了許多,那位不善言辭的年輕車夫使勁兒揮舞了兩下鞭子,拉緊韁繩,馬車便向前飛速衝了出去。

若非道路還算平整,待在車廂裏的李太易恐怕就要被馬車摔出車廂。

車輪碾在黃土路上,坐在車廂中的李太易收回探出窗外的腦袋,好整以暇的閉目沉思。

去歲他也如此一般,在家鄉那邊的幾位長輩帶領下,自家鄉九裏村而出,一路上曆經風險,在進入秘境之後,難以想象的折損十數人之後,方才到達明啟書院。

那時,他還是以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身份,遠離家鄉,‘負笈求學’在外。數月的經曆,迫使塔猛然間長大許多。

緊跟著,在他誤打誤撞進了明啟書院,在那座書樓之中讀過書,又前往皇城之中觀禮,見到了尋常百姓一輩子都難以見到的天王老子,皇帝陛下之後,少年才發現,哦,原來這世道是這般。

可究竟是哪般,李太易心中也並不是如何清晰,概念當然依然還是沒有的,隻不過,心底有那麼一絲清明。

原來這世間的廟堂,是那般模樣,那個他心心念念的江湖生涯,在到達錢唐城這座邊境邊緣,三教九流充滿曆史斑駁氣息的城池,也是這般模樣。

他心中原本的向往,在讀過許多人,見過許多人許多事之後,淡然了許多。

修行之人相比於世俗百姓,固然瀟灑,可千裏之外取人首級,可禦劍飛行雲海之中,可在李太易大抵知道了這天下條條狀狀的規矩之下,才發現原來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小來看,市井之中,有市井的規矩,從世俗王朝的方向來看,這個由千千萬萬個百姓組建而成的大家庭,其規矩條條道道比之市井之中不知道要繁瑣幾何。

而好不容易成為一位練氣煉體有成的山上修士,也並非能隨意妄為,管製這些山上之人的儒家聖人製定下的規矩,看似無形,實則,那些與市井百姓之間的規矩相差不大,用來約束修行之人的山上規矩,才是更加森嚴,動輒令人灰飛煙滅,無來世今生的手段。

他之所以一直在想這些規矩,並非他有意打破這些令世道上那些人相安無事的規矩,而是少年心底隱約有些不喜,至於為何,他卻也難以說清。念及此處,思緒更是一團亂麻。

兩個時辰之後,馬車停了下來,馬車外想起年輕車夫不似少年人的沙啞嗓音。

“公子,到了。”

車廂中的李太易掙來雙眼輕輕應了一聲,這才起身從車廂之中走出來。

那個年輕車夫低頭繞到前方,伸手撫摸著在李太易眼中依然神采奕奕的那匹馬兒,並無再與少年搭話。

李太易見狀,並無異樣,全當是這名為杜初的少年害羞,他抬頭看了一眼近在咫尺有些渾濁的錢塘湖水,道:“杜初,你在此附近候著便是,在下想在這湖岸邊走一走。”

杜初低著頭,輕輕應了一聲,旋即牽著馬兒,走到附近一處樹林之中。

李太易前往這處湖水倒灌的一處河灣,步子並不如何輕鬆。

這湖水附近,此刻午時三刻已過,並無有人在此地欣賞風景。少年心中知道,這並非是那錢唐城的達官貴人不知享受,此時雖已至夏日,可這錢塘湖地處特殊,郡誌記載,這錢塘湖最東,乃是那景色奇特,四季長年冰雪覆蓋的雪煉峰,這錢塘湖可能深受那雪煉峰的影響,在這個季節到還比你不算燥熱,反而依然如同揚州城的春季一般,湖水遠遠望去,波光粼粼,清風涼爽。可此刻既然並無富人家前來賞景,少年心底如同明鏡,其原因便是武紀王朝這場東征。

荊氏皇帝交權的那位張景,如今已經貴為武紀國師,這個千年王朝之中,大大小小的事,皆歸這位曾經乃太子太傅兼祭酒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