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都有一種經營理念,比如像菲霧鞋業集團,其實它就牢牢地控製了零售終端,控製了鞋業市場。
一些企業打廣告,廣告覆蓋滿天飛,一直在抓生產。可如果能牢牢地控製了主動權,控製了寶貴的零售終端。那麼它就會牢牢地控製住消費者。
目前很多商場在零售終端實現了控盤。這些企業通過它進入到銷量前10名並且旗下有N餘個國際品牌在商場內開設獨立專櫃,也就牢牢控製了商場零售終端。目前這個企業做得最大的就是萬如意和舒偉合資的“菲霧鞋業”集團。
上帝真是造物弄人,他將兩個原本緊密關聯的企業導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一個被送上了全市市值最大文化類公司的寶座,走上了財富排行榜上的事業巔峰,由此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而另一個卻成為了全民質疑和批判的對象,成為了當地眾人嗤之以鼻,千夫指萬人罵的九流企業。一個上了天堂,一個卻進了地獄,在我們感歎造物弄人時,誰又能真正感悟到了商業模式的力量與價值。
其實不管企業采用那種經營模式,隻要能讓它的利潤裂變,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力量。
我們過去講“賣茶葉蛋的比賣導彈的利潤還高”,當時被當作不正常的現象進行批評。其實,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講,零售環節的利潤就是高於組裝生產,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賣鞋的利潤也有可能比組裝導彈的利潤要高。所以在市場經濟規律下,研發、零售、服務的利潤相對更高,而組裝、生產、批發環節的利潤通常相對更低。
比方說你有個很好的產品,利潤也很高,信譽也很好,想擺進百貨商場一樓,但是確實沒有機會了,因為百貨公司不會把這黃金地盤讓給你!由此透過現象看本質,連鎖行業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風險投資看見連鎖項目就很關注,風險投資就叫“風投”,為什麼叫做“風投”?就是看見好項目就瘋了。其中往往能夠讓“風投”瘋了的項目就是“連鎖”。為什麼風險投資看到連鎖就會發瘋?原因就是連鎖業的本質就是“房地產”。
還有“房地產”有它獨特的“稀缺性”。有了這個特性它才有“定價權”,所以,如果想在10年長期控製高利潤。投資中國的房地產,未來也會賺取一筆大收益。盡管房地產很難對接資本市場,可它賺的利潤恰恰是最高的。為什麼中國房地產公司很難向資本市場發展呢?因為中國房地產公司商業模式是簡單而粗暴的,缺乏連續性,其模式就是買地、蓋樓、賣樓、結束,每個項目重新來過一遍,這樣的商業模式資本市場不喜歡。如果想比較容易找到這個利潤的支持點,那就必須用簡單而粗暴地模式去開發房地產。
對於房地產,它比較容易找。今天的萬璞集團能達到什麼樣的營收規模呢?相信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薛馨穎曾經有一份正兒八經的工作,她之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傳媒企業金輝集團的法律顧問。自然而然有一腔熱血要傾撒在金輝集團這個地界上。
晚上的時候我帶著薛馨穎去李潮笙家吃飯。掛完電話我滿腹的狐疑。今天晚上李潮笙家裏的那個飯局是個什麼樣的鴻門宴?
一邊心裏亂想著,一麵叫薛馨穎起床把自己捯飭捯飭,收拾收拾。薛馨穎這身亂七八糟的衣服是不敢穿了,我帶她去商場選了一件杏黃緞金銀絲挑繡海棠的短旗袍,又請了人來替她梳頭,化妝,她照了鏡子一看,隻覺得老氣橫秋的。她不滿意覺得太老氣,我說這是李潮笙父親那一輩的人最欣賞的造型,她真沒辦法。
下午六點多鍾,李潮笙派了人來接我們,他一會兒就到。薛馨穎縱有一萬個不願意,也隻有乖乖聽話。好在李潮笙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豪門。薛馨穎不會識趣到連這點麵子都不給吧。
李潮笙忝陪著他父親快八點鍾了才到,他一到就正式開席了。李老爺子依舊是低調到幾近隱匿的作風,俗語說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讀書。李家幾十年從未曾失勢,根基很穩。在他們家裏,地道的北方菜都吃得到,連挑剔的我都頗為滿意,我更是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心怡的菜品。
李老爺子的派頭自然而然地在舉手投足間拿捏的很到位。連李曄都收斂了平日的聲氣,安安靜靜地坐著不說話。好容易一餐桌飯吃完。服務員送上咖啡來,李老爺子一揚眉說:“我不喝這個。”
李潮笙笑道:“知道,給您預備的是茶。”果然,服務員另外送上一隻青瓷蓋碗。
吃過了飯,李老爺子的心情似乎非常好,示意李潮笙介紹在場的人給他認識,李老爺子很有禮貌,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貴族的氣息。
李潮笙在我耳邊耳語了一句,就走開了。我心裏覺得有些怪怪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總預感有事要發生。
有錢人的莊園,高端奢華,盡顯貴族氣息。晚宴後,接著又是一個小型的酒會,李潮笙陪著李老爺子離去了,李曄領著我和薛馨穎四處溜達。這餐飲棋牌休閑實在可以稱得上屈指可數。
薛馨穎站在那裏,那種入骨入髓的美麗,卻幾乎令我無法正視。在她的身後,全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名貴的蘭花,可是她在眾蘭的環繞中,更加美得璀璨奪目。
我從來沒有見過薛馨穎穿旗袍,縱然歲月也在她的臉上留下過痕跡,但當她對李曄淺淺而笑時,李曄竟然說了一句“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