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克星頓的槍聲也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第一場戰役,它是震動了整個北美的殖民地。因為以前從來都沒有人這樣做過,而這次還是英國的軍隊,雖然如此英國的軍隊看上去還是敗了,所以一直被奴役著的北美人民們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肯定是非常的高興與震驚,這也更是讓他們開始展開想像,因為沒有任何人喜歡被別人奴役著,這完全是我們人類的天性!
而且更為誇張的是,民兵們雖然擊退了英國的軍隊,可還是不甘心,所以又是迅速的集合了起來,然後包圍了波士頓。到了五月十日,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一個真正的革命軍隊,也就是大陸軍,由華盛頓任命為總司令。
其實這個時候這些大陸軍是嚴重的缺槍少彈,不過他們卻憑借著對自由的向往乃至滿腔的熱情,先是攻占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直接打退了波士頓的英軍。為什麼呢?其實這個時候的英軍因為打了七年仗,所以整體軍事力量根本還沒有恢複過來,而剝削殖民地人民也正是在意圖恢複原本的軍事力量。所以大陸軍又是擊敗了南部查爾斯頓的殖民者。到了一七七六年的七月二日,大陸會議就通過了《獨立宣言》,大陸軍也成為了合眾國武裝,一下子,整個北美殖民地人民們情緒激昂。華盛頓率領軍隊接連取得勝利,這就迫使英軍退出了新澤西州中西部。
可是英軍會就此放棄嗎?肯定不會了,這就是好像是原本他們英國碗裏的肉,而現在碗裏的肉卻想反抗逃出他們的碗,至此就沒有肉吃了,這肯定不行了。所以英國這個時候就意圖以加拿大為基地,先是平定北部英格蘭和紐約的美軍,再向中南部推進。伯戈因遂帶領加拿大英軍南下,計劃中是與紐約豪的駐軍會合。但豪卻改變計劃南下,伯戈因也就失去了接應,再加上新英格蘭境內的民兵不斷的阻擊和騷擾,所以導致伯戈因無法獲得充足的補給,總之行動非常的緩慢。
到了九月十九日,處於困境的伯戈因決定放棄交通線,以破釜沉舟的形式向南進發,在弗裏曼農莊向美軍發起了進攻。美軍的頑強導致英軍損失很是慘重,傷亡六百多人。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問了,不是才傷亡六百多人嗎?這怎麼能是傷亡慘重呢?其實這個真的很嚴重的,因為英軍是在他們的國外打仗,本來他們自己國內的形式就是軍事力量非常虛弱,所以派來的軍隊根本不是很多的,再一個原本這就是少量的駐軍,故此這六百人的傷亡對於英軍來說,絕對就是一種傷亡極其慘重的概念。
而到了十月七日,英軍再次進攻,這次又遭到了美軍的痛擊,這個時候的伯戈因明白再也不能繼續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整個軍隊可就沒有了,所以伯戈因他此時是被迫撤退。十月十二日,伯戈因帶領軍隊撤退到了薩拉托加附近,此時伯戈因發現他們被追擊他們的美軍直接包圍,所以伯戈因隻好投降。十六日與美簽定了《薩拉托加條約》。
薩拉托加的勝利,這其實也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一下子國際上那些反對英國勢力的國家們,這都開始紛紛支援美國。這就好像之前英國與荷蘭打仗,而其他國家害怕英國的強大,所以對荷蘭進行各種物質的支援一個道理。
但是現在這個情況卻還有些不太一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其實英國這個時候軍事力量非常的虛弱,這是剛打了七年仗呢,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所以其他國家想趁機直接滅了英國。既然其他國家有了這種想法,而且都是一群野心勃勃的國家,那麼他們肯定就會付諸行動,比如和英國仇恨最大的法國,立刻就向英國宣戰!法國這一宣戰立刻就產生了其他的連鎖反應,一下子,西、荷等等,都是害怕英國繼續壯大,或者幹脆就是與英國有仇的一些國家,這都相繼對英國宣戰。這也好像就是我們中國祖先說得那句話,牆倒眾人推嗎,或者幹脆就是落井下石的概念,但不管我們將要如何理解這件事情,反正目前的情況就是,英國直接在國際上是處於了被孤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