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裏盛開著一片上古大陸。牧歌把目光注入水晶,他的識海就墜入那片蒼穹,仿佛化身諸神和雲海,俯瞰地麵上歡呼的人。
“神在注視我們!天哪,獻祭顯靈了!”大陸上的小人兒裹著草裙,衣不蔽體地載歌載舞,繼而跪倒一片,爭先恐後地頂禮膜拜,尖叫聲紛至遝來:“神的眼睛在注視大地!神啊,讓雨季快些來吧!”
牧歌把糾纏水晶還給光武,尖刻地說:“你還需要購買光塵,去改造你的封地,至少讓雨水充沛些。那裏的光照太強烈,雖然說文明成型以後能替你收割一顆壯年期的太陽,但是凡人在遠古期容易滅絕。你一個不留神,一場旱災就把文明複位了。”
“收割太陽”是馴養文明的終極回報。當馴養的文明進入技術爆炸時代,他們的精英階層就會遵照神的旨意,修建“終焉奇觀”——黑日。即建造無數人工天體來拘束太陽,從而將整顆太陽的光塵都貢獻給萬神殿。而馴養該文明的神,就可以晉升為主力戰神,隨時調用一整顆太陽的光塵,神力源源不絕,平叛百戰百勝,成為製霸寰宇的名將。他們那個階級被充滿尊敬地稱呼為——太陽神。
被“終焉奇觀”拘束的太陽,將無法被觀測,成為宇宙中的暗色塊。站在行星上仰望,會看到永恒的日全食,隻見一輪濃厚的剪影懸在冰冷的星空裏,寒風會送來曆史的渾濁味道,聞上去像滄桑的鐵離子和鋅離子——這獨特的氣味總在血汙和鋼筋上盤桓不去,貫穿曆史,充滿淒涼。
建造終焉奇觀需要大量人口,而它帶來的紅利往往被神界獨占,修建奇觀的文明反而因缺少熱輻射而忍受無盡寒冬。當封臣文明意識到,他們窮星係之人力,反而加劇了剝削之殘酷,往往就會從神祗崇拜中清醒過來,紛紛為了奪回終焉奇觀的控製權而叛亂。他們的結局大多淒慘,因為“文明複位”是戰神殿的招牌業務之一,甚至納入了業績考核的範疇。
叛亂屢禁不止,一代名將牧神,甚至拋棄崇高的“太陽神”身份,自封為“太陽王”,公然拆除“終焉奇觀”,與平叛艦隊發生激戰。牧神之亂,幾乎動搖了神界的根基,將叛亂運動推向嶄新階段。
吸取了內戰的教訓以後,神界實行了嚴格控製人口增長的製度,“叛亂傾向性”的審查被納入晉升考核。所以縱然仙女星係有4000億恒星,太陽神的規模卻在400多位浮動。
“沒有藩鎮的諸侯不叫諸侯,叫軟禁。沒有封臣的神明不叫神明,叫壯丁。”《晉升指南》刻薄地寫道,“強烈推薦馴養封臣文明。”
封臣文明是神祇的私兵,也是晉級太陽神的必需條件。於是窮就成了牧歌的原罪。老實說,牧歌連一顆糾纏水晶都買不起,心裏有點嫉妒光武。所以他說話有點直,提醒光武“你的原始文明可能會夭折”。
光武沒說什麼,拿出手機劃拉兩下,支付了兩千銖,他的軟甲就蒙上一層光粒的瀑布。光粒像金色糖漿裏的微小氣泡,在光武身上慢慢流淌。這兩千枚光粒就稱為“光塵”,是從陽光中提取的精粹,宛如細滑的金色流沙,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是太陽賜予神界的終極力量,它在聯邦時代叫做光塵,在探索時代叫鬥氣,在遠古時代叫內力,基本上無所不能。
直到探索時代,神明還享有修煉鬥氣的自由。進入聯邦紀元後,民主、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全民公投的第一個決策就是使用金融理論治理文明,對鬥氣進行規範化管理,成功實現了鬥氣的實體化和貨幣化,並命名為“光塵”。
“兩千光塵到賬。”手機嬌滴滴的說。驚歎聲四起,整個艙室的新兵都盯著光武。
光武用指尖挑起一綹光塵,接上糾纏水晶。光塵“呲溜”一下,被水晶吸進去,通過時空糾纏效應,瞬間同步到三十光年外的封地上去。
牧歌睜大眼睛,他看到那顆行星上的小人兒在傾盆大雨裏快樂地旋轉,伸直雙臂承接天神的恩賜。神明用光塵操縱了封地的氣候。
一個巫醫模樣的老者在木製圖騰下麵瘋狂磕頭,虔誠無比。
“這筆光塵可以管用一會兒了。”光武說著收起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