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1 / 2)

吱呀~吱呀~原藤木做的搖椅被風吹的一前一後輕輕擺動,颯颯作響。

午後的陽光難得好新心情的灑落在台麵的小花小草上。

付連書斜靠在搖椅上享受著這片刻的舒適,腦子裏已記不清這是第幾個雨天之後的初晴。

眯著眼睛耳邊唱起鳥兒的低鳴卷著徐徐微風,仿佛要吹進她的心窩裏,好讓她更加沉醉在這溫柔的世界裏麵。

付連書不禁被這溫柔的感覺帶回了家鄉,那寬敞蒼白的陽台。

老舊竹藤編織的板凳,一盆盆紅燦燦的小花,兩者竟然如此相似。

眯著眼的付連書不禁咧嘴一笑,那是一間老式的兩層小閣樓房,滿牆都是青灰色鋪成的泥。

凡是你能想象的模樣它都照舊搬了本,是家鄉少有保留下來的舊房子,也是付連書從小長大的地方。

尤記得當時家裏準備賣了老房,付連書求著囔著不知廢了多大的勁,才說服了爺爺奶奶留下這房子,為此沒少遭母親的責怪。

不過她倒是不在乎母親的態度,多是為留下了老房子開心,她最喜歡的就屬老房的陽台。

孩童時期的童年大抵是在這裏度過,她喜愛花花草草便求著爺爺,在陽台搭起花棚來。

又催促著奶奶去集市的時候帶回些花種,為此爺爺奶奶總說她是個麻煩精。

雖是貶義詞可是付連書見爺爺奶奶喊的開心也就欣然應承了。

這裏比不得那些聳聳挺立的高樓,雖然沒有白亮的大理石地磚,也沒有潔淨的落地玻璃窗。

但是卻異常讓她覺得安心,她想自己並不喜歡那冰冷的東西。

小時候的付連書和普通小姑娘沒有什麼不同總是梳著兩角小辮子,胖嘟嘟的身材,好在模樣秀氣討人喜歡。

她性格開朗活潑,也男孩子氣以至於中學那會班主任總認為她早戀。

好在母親不是不講理的人,知曉她的脾氣,費力的和班主任講解情況這誤會才解開來,不然早戀可不是件小事情。

付連書的家鄉在個不大也不小的鎮上,她的家境很普通,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塊,直到父親母親在村裏開了一家小店做起了小買賣。

是上下兩層的泥瓦屋,為了忙生意母親帶著她住進了店裏,母親是個吃苦耐勞的人,小時候的付連書很拘謹,放學回到店裏坐在一方小矮凳上,認真的寫著作業。

說實話小店裏走來我往的人流使她常常分心,明明簡單的數學題總會算錯,引來母親的責怪。

這時候的付連書一般都不說話隻是低著個腦袋,母親一看也便不再為難隻說了聲,“我去做飯。”

恩~付連書點著頭,放下手裏的課本,自動的幫母親照看起小店來。

店裏是用土泥石臨時搭起來的房子,廚房更不用說簡單而且簡陋,是塑料棚子蓋在梁柱上拚湊出來的一塊小空地。

雨天的時候,劈裏啪啦的雨珠敲打著棚子,還能開一場小型音樂會。

這時付連書就會在廚房裏看熱鬧,欣賞一位位圓滾滾的音樂家、演奏家們揮灑著手中的樂器那叫暢汗淋漓。

有時看的忘神付連書還會拿起竹筷配合的碰撞著玻璃水杯,那場景歡快的如一群野馬,在草原上張揚馳騁。

想來若此番景色是在古代必然要引的一群文人騷客喜愛,有吟詩的,有作畫的,有喝酒抒情的,又會是一番不同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