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舍與靜(1 / 2)

卷首語·舍與靜

我的“2017”,“舍”字結尾。

舍去外表光鮮的工作,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個不被認可的選擇。

家人朋友們都認定,工作和婚姻方是立身之本,而立之年,非此不可。而我舍此“正道”,是在我看來,人生當先選擇鍾愛的方向,不帶功利性的方向,願意為之奮鬥終生,方為立本。

對於名利,可取之有道,得之固然值得欣喜,若不幸失之交臂,亦不改初衷。在別人看來,這是癡傻之人行癡傻之事。流言紛紛,讓人不由感慨,人世浮躁,難有所成。《論語》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生於今日,在大半世人眼中,亦可稱癡傻。

失去親人,是一種被動的舍,也是最心不甘情不願的舍。

正所謂,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直到失去親人的那一天,我才恍然大悟,人是會死的。我總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可是它明明就近在眼前。每一天都有人告別人間,我們今天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都將是一些人永遠走不到的明天。

於是,我要過我真正想要的日子,過我自己喜歡的日子,我不想讓我短短的一生中,都不能真正的快樂。我不要為周圍的流言蜚語而活,不為一時的浮華富貴而奮鬥,我要用我的時間,創造更有價值的成果。也許那是一首在腦海中縈繞已久的詩,是一部由我的生命延展開來的故事,或者是一條夢想已久、可以抵達美好遠方的荊棘路……

我要成為我自己,哪怕鮮血淋漓!

主動的舍總是會造成被動的舍,留也留不住。朋友的遠離便是其中很想留,卻留不住的一種。

學生時代,我總是不能理解一句詩,“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那時總覺得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我把這句詩稱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時過境遷,才算明白,我當初不曾真正理解過別人,別人也不曾真正理解過我。我最紅明白一個更加悲哀的道理:我並沒有失去任何一個朋友,因為我本來就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有些人可以陪你哭、陪你笑,陪你走一段路,到了分岔路口,便各奔東西。恰好路離得近了,便隔著美麗的山水說句話,離得遠了,一生都沒有消息。

一種來自心靈的舍,是親人的不理解,不斷的質問。而這也是最痛、最無奈的舍。

這些年,我嚐過很多的痛苦,有一種痛苦最為奇特。它是附著在你的感情上的蛆蟲,你越是想它,越是在乎它,他就越是撕裂著你最敏感的傷口,這便是來自於愛的痛。

在舍去這種痛苦的過程中,我是自私的,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可以被稱作自私的話。我想辯駁,如果我是自私的,那些以愛之名,強迫親人按照他們的想法去生活的人,豈不是更自私?可是,我無法辯駁。因為當很多人都說你是自私的,都在想辦法把你掰向正軌的時候,那麼你就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