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明朝》BY: 聿橋
楔 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由一個乞丐到一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守業更比創業難,朱元璋深知這個道理,因此他尤其重視對繼承人的培養。登位初期,他就請來了眾多名儒為太子之師,希望將長子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年僅三十八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史稱“懿文太子”,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製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選,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這樣朱標次子朱允炆就成為首選。
史書記載,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十二月五日,其父為朱標,其母為呂妃。朱允炆與他的父親朱標一樣受儒學之風,生性仁厚,為人儒雅仁柔,朱元璋怕他難以負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他曾想到了四子燕王朱棣,因為朱棣文韜武略,在很多方麵與他自己很相似,但翰林學時劉三吾認為不可,其理由為:“立燕王,置秦、晉王於何地?且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逐九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開國皇帝朱元璋病逝,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二十一歲的時候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峰,承繼了朱元璋開創的一統天下的大明皇朝,改年號為建文。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姚廣孝等人遊說下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起事,從而拉開了長達四年的叔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天羅地網,擒拿朱棣隻是早晚的事,但他明顯低估了燕王的能力。朱棣有統兵作戰的經驗,臨危不亂,先後蕩平了周圍的軍隊。建文帝盡管取得了東昌之役的勝利,但這也無法改變燕王勢力逐漸增強的事實。
建文三年十二月,燕王朱棣反守為攻,率軍直趨南京。六月十三日,朱棣攻入皇宮,取得了“靖難之役”的最終勝利,而建文帝卻不知去向,留給世人一個無解的迷案。
1
2006年,中國。
“目標已經出現,各單位做好準備。”路邊一輛白色桑塔納裏,坐在駕駛座上的男子拿著對講機說道,一雙清澈銳利的黑眸緊緊盯住前方。他的唇抿得緊緊,表情嚴肅,使得他原本偏清秀的長相生出一種強勢來。
前方五十尺的小樓裏,一輛麵包車停在門口,一個男人拉開車門站在原地打電話,不時地瞄著樓上。大概五樓的一戶窗口探出一個人,手上同樣舉著電話,他向樓下的男人打了個“OK”的手勢,男人點點頭,掛了電話。
此時是早上八點半,街上的人不算太多,兩個買菜的老太太從麵包車前經過,有說有笑的,一會兒就消失在街角;提著公文包的上班族一邊綁著領帶一邊叫著“要遲到了,要遲到了”,趕快伸出手去攔截出租車;買菜肉包子的小販在吆喝著,團團的蒸氣熏得看不清他的臉;環衛工人兢兢業業地掃著街……
這時候,從樓上下來一夥人,五男一女,女的提著幾個小包,扭著屁股走近在樓下等著的男人,把小包往他懷裏一塞,嘟起塗了唇膏的嘴,像是在抱怨,男人在她挺翹的屁股上大掌一拍,哈哈大笑起來。其餘幾個男的手裏也沒閑著,手上都抱著一大箱的東西。
看著他們將所有箱子搬上了車,桑塔納裏的年輕男子一邊飛快地從車裏跑出來一邊向對講機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