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春華夢》之《鳳引簫》BY 佩蘭

鳳綺羅遇見楊簫,是楊簫的錯

鳳綺羅纏上楊簫,還是楊簫的錯

鳳綺羅強娶楊簫,絕對是楊簫的錯

這錯上加錯,本就不該強求

但鳳綺羅不懂,為何認定了楊簫,就不肯再放過

這是一個關於先結婚後戀愛的輕鬆故事~

1.

京城,六月,紫陽花開。

長長的迎親隊伍蜿蜒蛇行,從朱雀南門一直走到玄武北門,橫穿了大半座京城。一路嗩呐震天,爆竹轟鳴,熱熱鬧鬧,把那個紅豔豔的喜字鋪渲的抖擻而張揚。

圍觀的人很多,把路兩旁擠了個水泄不通。有的來得晚了,前麵已連插腳的寸土之地都尋不到,隻能站在黑壓壓的人群後麵,墊起腳左顧右盼。

孩子們最是機靈,上樹爬牆無所不能,有的甚至坐到了屋簷頂上,眼尖的眺望到一抹紅,就扯開喉嚨的歡呼。

這也難怪人們要來瞧稀奇似的湊個熱鬧,京城雖說是天子腳下,繁華莊重自不可言,但誰家就是官做的再大,家底再厚實,也怕會觸犯了天威惹來無妄之災。故而除了八年前鎮北大將軍袁傑班師回京以及兩年前皇帝南巡,再沒見過這麽大的陣仗了。

迎親的隊伍走的很慢,從轎夫到喜娘,從撒花童子到喜樂班子,無一不是腳下每走一步就要頓上兩步才肯邁出下一步。眼見著已過去三四個時辰了,路才走了近一半。

聽消息靈通的人講,等隊伍到了東城頭的阿祖娘娘廟,還要歇上一柱香的時辰才會走下半段。這明擺著是打算好要在城裏走上一整天的,難怪如此不急不慌,一路上隻講究個熱鬧。

走的人不急,看的人也不急。就是偶有性急的不解之中嘀咕上兩句,經旁人一番指點,也都一臉恍然。

熱鬧嘛,自然是怎麽演就怎麽看。何況這陣仗,本就是做給人看的,不然怎會有馬上無新郎轎中無新娘的迎親隊伍呢。

然無論是娶人的還是嫁人的,人雖不露麵,老百姓卻是都有所耳聞的。

娶人的,是靜安王爺的麽子,皇帝最為寵愛的侄兒,樂平小侯爺鳳綺羅。

嫁人的,是江湖上人稱"風行無止,何以歸心"的無歸公子楊簫。

尋常人或許不知無歸公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物,但行走江湖的人都知道,無歸公子楊簫、笑麵閻羅蔣澄、佛手琴心樓秋歌,在這新人輩出的江湖上都是排名數一數二的高手,加之這三人素來交好,故而被人並稱為邪儒三少。

楊簫本是禦劍山莊莊主舒鴻易門下的大弟子,然而三年前他不知何故自稱背典忘祖有悖師恩,遂斷劍割發自逐出師門。此後他又以一己之力絞殺天魘八怪,蕩平了整座瓊湖十六寨,一戰成名。

與楊簫有過一麵或數麵之緣的人,大多說他冷心冷情,自命孤高,不屑與人相交。而與他有過深交的人,則道他是冷麵善心,行事磊落,不拘於常禮,有俠義心腸。但不論是哪種說法,有兩點皆是無可否認的。

其一是他所使的劍。楊簫斷劍後,再不曾使過任何一柄劍,而是僅憑一管從不離身的墨簫,就將一身劍法揮展的淋漓盡致,且比之他當年使劍時要更勝一籌。是故這簫也稱為劍簫。

其二是他所奏的簫。楊簫迄今為止隻用這不離身的墨簫奏過三曲,舒鴻易過壽時,自逐出師門時,與蔣澄、樓秋歌三人義結金蘭時。然僅此三曲,但凡聽過的人皆讚不絕口,謂之天籟之音,堪比仙樂,能吹簫引鳳。

是故此次江湖中人驚聞他以男兒之身嫁入侯門,或錯愕或不解或揣測或鄙夷之餘,也有人不禁慨然,說無歸公子能吹簫引鳳,這次是真的引來了一隻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