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俅的無奈(1 / 1)

高俅是水滸裏的大反派,一個努力的人,努力的想學很多東西,努力的想讓自己升值。盡管家庭到他這一代已經破敗,可他沒有放棄。

同時高俅也是一個聰明的人,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在一個環境不是很好的家庭裏,學習這麼多的科目,詩詞歌賦,棍棒槍械,基本都會。

可這些當不了敲門磚,隻有精通一樣才可以。

而高俅恰恰厲害的這項技能為他帶來了好運。那就是蹴鞠,也就是踢球。

既然高俅會的科目這麼多,而且又很聰明,為什麼不考取功名呢?也好光耀門楣呢?

家庭有破敗,就有輝煌的時候。在高俅小時候形成價值觀的時候,家庭條件突然走下坡路。父母沒有好好做引導,從而導致信念的偏差。

比如說,孩子在叛逆期時,有時候一句話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也不學好,那就進行到底。

在孩子成為街溜子的時候,應該及時製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如果任其發展,最後隻能是街溜子之王,什麼都會,學的也快,可就是不學好,高俅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高俅這麼發展下去,隻能在街邊混吃等死。今天偷之雞,明天跟潑皮打個架。估計也就了此殘生,而且是默默無聞那種。

可命運之神不會放過高俅的,你想舒舒服服的偷雞摸狗,那是不可能滴。

怎麼回事呢?

高俅唆使鐵公雞王員外的兒子花錢。每天風花雪月,殘柳敗巷,總之一句話,不幹啥好事。

這種事,如果兩個朋友之間很正常。你是地主兒子,你有錢,你花唄。可壞就壞在,王員外的錢有數。

這有數的錢如果動了,可不得了。

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小命都沒了。

鐵公雞可不是白叫的,盡管錢是鐵公雞兒子花的,可那些不重要。高俅跟著花就不行,這錢如果鐵公雞兒子一個人花絕對沒問題。兩個人花,對不起,隻能找人修理你。

所以說如果朋友花錢大手大腳,你跟著蹭吃蹭喝,也要看看對方父母的人品。小心眼或者鐵公雞的,你要注意了,說不定這些花銷就會算到你的頭上。唆使一個無知少年是跑不了的,可兩個都是少年,總不能花沒有錢人的錢吧。

這是個悖論,我跟你兒子同吃同玩,逗他開心,沒要陪護費就不錯了,最後還沒落好。

看看高俅陪玩的結果,高俅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

板子挨了,按理說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連家都不讓回了,直接送出界了,出城後你自生自滅,想幹嘛幹嘛。

高俅心裏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陪玩會產生這麼嚴重的後果?

打板子屬於正常,而被攆出東京城,這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隻是跟朋友吃吃喝喝,王員外兒子估計也不是傻子,也不能說讓他幹啥就幹啥,而且這點事也不至於。花錢的時候也有員外兒子的一部分主觀意識在裏麵,而隻有我受到責罰。

有兩點原因,一,高俅是破落戶,父母兄弟都不管他。王員外的心裏就是打了就打了,反正你也是社會最底層,一個街溜子,還能拿我這個地主怎麼樣。我兒子花錢就是你的錯,我兒子玩樂也是你的錯,反正就是你的錯。

第二,從一句話裏能看出,東京城裏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

東京人估計煩高俅煩的透透的。不學好,成天偷雞摸狗,打架鬥毆。

估計老百姓也是盼著這一天呢,開封府那也是掛了號的,府尹估計也是暗暗心喜,終於有機會甩掉這個禍害了。

所以順水推舟,直接判了個攆出東京城,而且在家吃飯都不行,直接走,抓緊走,趕快走,一分鍾別耽誤。。

就這樣高俅被攆出來了,連個送別的人都沒有。

心裏有太多的迷茫,有太多的不甘心,有太多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