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之前的二十萬匈奴大軍到底是由什麼兵種組成,但是如今的九萬匈奴大軍中,超過一半是輕騎,然後剩下的大部分則是步兵,而步兵中也是以輕步兵居多,至於重步兵,則是幾乎沒有,再加上匈奴大軍中幾乎沒有弓箭手,這就導致在遠程戰鬥上匈奴大軍占據這絕對的劣勢。
可是話說話來,匈奴大軍唯一的優勢,也幾乎是決定性的優勢便是人數。
或許還有一個優勢便是地形,畢竟我們如今身在北方,而這裏是匈奴大軍的主戰場。
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來回在匈奴大軍中穿梭,一次又一次地鑿穿敵軍的防線,可是隨著戰爭的繼續,王家軍的重騎兵無論是將士的體力還是戰馬的體力都在以一個幾塊的速度降低,而重騎並則是開始出現了大範圍的傷亡。
隻要重騎兵被匈奴大軍纏繞困住,最後的結果將會被一步步蠶食。
無論是輕騎兵亦或者輕步兵,這兩種兵種在麵對重騎兵的衝鋒的時候,防線猶如豆腐一般脆弱,就算是大秦固有兵種重步兵與盾牌手在麵對成規模重騎兵衝鋒的時候也是極為棘手的。
當重騎兵成功將對方的防禦擊散,輕騎兵則是從兩側對匈奴大軍經行攻擊。
戎裝戰甲鏗鏘的聲音響徹了這片夜晚,猩紅的血水不斷流淌下來侵入泥土中,王家軍這是在以小博大,冒著極大的危險,可以說,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軍最後敗亡的結果是徹底注定了的。
整齊的步伐從重騎兵後排傳來,那是兩千裝步兵單手持盾牌,單手持大劍一步步奔赴戰場,深寒的頭盔下,是王家軍將士視死如歸的冷漠眼神。
重騎兵與輕騎兵打散了敵人防禦,對敵人進行了第一波攻擊,而重步兵則是在防禦對方攻擊的同時,對敵人潰敗的防線經行二次攻擊,將失去防禦能力的敵人進行收割。
巨大的盾牌攔截下了敵人多次攻擊,而手中的巨斧和巨劍則是重重地劈在敵人身上。
重劍無鋒,巨斧無刃,無論是重劍還是巨斧,它們所依靠並不是鋒利的刀刃,而至絕對的重量,同時這種鈍性的力量打擊,對身在盔甲中的敵軍來說是最好的打擊方式。
因為鈍性打擊,幾乎是無視了盔甲防禦的。
重步兵進行了第一波的收割,緊接著則是輕步兵的追擊,落單的敵人,受傷的敵人,將會徹底被輕步兵收割掉性命。
由於兩千弓箭手弓弩手派去殲滅敵軍的三萬軍隊去了,如果再配合弓箭手弓弩手以及連射弩車的配合,這一場突襲,說不定還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這便是多兵種作戰的好處。
而敵軍也是在第一時間便出現了數千軍隊的傷亡,不過一刻鍾的時間,敵軍前方的軍隊就徹底出現了混亂。
然而……還是那一點,敵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我軍,縱使我軍兵種齊全,配合默契,同時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可是當我軍成功擊殺敵軍一萬三千將士之後,敵方將領迅速穩住軍心,並且利用地形以及軍隊數量上的優勢,一點點地搬回了劣勢。
敵方軍隊的防禦從後方再一次重組,並且一步步向前抵擋我們的攻擊,而我方軍隊漸漸陷入了則是一點點陷入了混戰中,就好似深陷沼澤一般。
我看著戰場上的一舉一動,我對身旁的副官說道:“彙報戰損。”
“回稟將軍,北麵夾縫地帶戰事,王家軍傷亡一千三百人,連射弩車損毀十八輛,蒙恬大軍傷亡四千七百人,殲滅敵軍兩萬七千人,剩餘三千敵軍各自逃散。蒙恬大軍與剩下的王家軍正在火速趕往此處。”
“此處戰事,我方已傷亡兩千餘人,殲滅敵軍約七千餘人,隻是……”
副官在說道這裏的時候頓了頓,我知道他接下來會說什麼,而這個說法是任何一個將領都無法接受的,“有什麼就說什麼?婆婆媽媽的像個娘們兒幹什麼?”
“是,將軍。我軍剛一開戰雖然取得了關鍵性的優勢,可是敵軍數量上的優勢是我軍無法回避的,如果繼續下去,我軍傷亡的比例會迅速上升,不出一個時辰,我軍將全軍覆沒。”
“一個時辰?會不會太快了?”
我自言自語說道,感到有些意外,之前我和蒙恬竟然都低估了敵軍的戰鬥能力,最關鍵的是我們沒有料到對方的將領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整頓敵軍士氣與防禦。
我驅馬上前,拔出了手中的青銅劍,而號角手在看到我的動作之後,立馬吹響了手中的牛角。
戰場上,陷入苦戰的一二梯隊重騎兵且戰且退,同時輕騎兵與重步兵則是協助重騎兵撤退,當重騎兵慢慢退出了戰場,則是開始重新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