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秦 策論篇 燕楚之滅(2 / 2)

總之,燕國存在的八百年是非常迂闊的,春秋時燕國依附齊國晉國,戰國時,刻意與楚秦為敵,在邦交上就是勢利眼,燕國沒有明確的邦交目標,隻是對自身有利的事情去邦交,這造成了邦交上的迂腐。燕國在政治上也是非常迂闊的,燕國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奴隸社會,各國進程在非常迅速的時候,燕國進展非常的緩慢,因此導致了燕國國內階級鬥爭激化。燕國爆發的子之之亂,其本質就是奴隸主階級為了篡奪逐步演化為地主階級的燕國統治階層,因此搞出了一個王位禪讓的鬧劇,就讓燕國一下子動亂起來。禪讓製是盛行於父係氏族時期,遠古時期盛行禪讓,那是因為階級分化不明顯,燕王噲倒行逆施,搞起了禪讓製,這是開的曆史的倒車,違背了宗法製度,因此造成了燕國國內大亂,階級矛盾一下子激化。燕昭王雖說對整個燕國進行改革,但是改革以後的燕國邦交仍然迂腐,一次次在外征戰中削弱實力,最終燕國豈不走向衰落,壽終正寢。

燕國滅亡以後,秦國基本上對整個北方就沒了憂慮,秦國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楚國。

一說到楚國,這也是秦國難以對付的敵手,楚國是因何而滅?

楚國存在了八百多年,楚人是中原南遷的一個分支,南遷的中原人與當地的楚部族相結合,因此才有了楚人,西周分封楚國的時候,隻是子國,國土也十分的狹小,大約在丹陽一帶,然而到西周滅亡以後,楚國便開始逐步崛起了,最先是楚武王熊通敢率先稱王,熊通稱王,也標誌著一個時代開始,那就是禮崩樂壞,周天子衰落,諸侯崛起的開始。稱王後的楚國便四處征戰,合並那些諸侯國,特別是到了楚莊王時期,楚國打敗晉國,成為了天下第一強國,諸侯無不臣服。到春秋末期,大約已經滅了二十多個國家,到戰國時增加到四十多國,因此楚國成為了天下疆域最大的國家,那時候西起商於,東到東海,北到中原南部,南到南海,人人都稱之楚國疆域有五千裏。楚國雖然強大,但是楚國的社會製度變革是非常緩慢的,就是因為楚國的社會變革緩慢,導致了楚國的衰落,戰國時期,那便是中國古代社會轉型時期,由於井田製的迅速瓦解,以及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各國開始變法,魏國變法成為了強國。而楚國的封建經濟也在那時候興起了,新興地主階級也開始壯大,而那時候楚國的政治仍然由老世族掌握,經濟進程遭到嚴重打擊。吳起是地主階級代表,來到楚國以後,在楚國進行封建改革,由於新興地主階級實力在楚國實在是很弱小,最終楚悼王一死,吳起被殺,楚國變法失敗。楚國變法失敗以後,在國際上也日趨被動了。吳起變法後不久,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迅速崛起一下子成為了虎狼之國,秦國不僅僅打得魏國十分被動,而且在邦交上,令楚國十分難堪,處於十分被動的狀態,秦惠文王時,張儀將楚國綁在秦國懷裏,在五國攻秦時,背信棄義而撤軍。後來楚國想趁著秦國討伐巴蜀向秦國所占的商於之地發起進攻,張儀又以六裏地欺騙楚國,最後秦軍在丹陽大敗楚軍。楚國大夫屈原,想革新楚國政治,讓楚國變法,但是呢,楚國的奴隸主貴族勢力太大,主張革新的屈原也被一貶再貶,屈原被貶後,楚懷王被騙到秦國害死。後來白起又率軍攻破郢都江漢一大片地帶,那時候的楚國在各方麵已經處於被動狀態。在春申君時期,佞臣李園通過後宮之爭禍亂了楚國,在負芻平亂即位的時候,他所接到的楚國,已經是一蹶不振的楚國,社會進程緩慢,國力大幅度倒退,雖然那時候的楚軍仍然很強,但是已經無法跟秦國抗衡,最終,楚國被秦軍六十萬大軍所破。

楚國之亡,亡在奴隸主貴族頑固專權,社會進程緩慢,戰國時期,六國基本上都已經發展了封建經濟,確立了地主階級的地位,而楚國再三阻礙社會變革,堅持奴隸主貴族專權,楚軍縱然戰鬥力強,實力強大,但是在後麵支撐的則是破落的奴隸主貴族政治,因此較量不過秦國。秦滅楚,實際是兩種社會製度的較量,封建社會必然戰勝奴隸社會,這是曆史浩浩蕩蕩的潮流。楚國能夠雄霸於南方,那是因為楚軍單方麵的強,楚國舉國上下好戰,然而楚國亡不是亡在什麼奸佞禍國,也不是亡在迂政,而是亡在自身的社會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