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尚書受專征,登壇盼顧三軍驚。身長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叱風雲生“。孫傳庭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早年間隻是一個小小的縣官,他看不慣那些閹黨興風作浪,更輕視自稱九千歲的魏忠賢。
窮則獨善其身,他選擇離開那個渾濁而又無可救藥的官僚體製,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憤懣。是金子總會發光,崇禎皇帝登基清算了閹黨,請求孫傳庭能夠繼續為朝廷效命。而戰無不勝的孫傳庭,為什麼不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拯救大明王朝?
(一)、威名遠播震九州,為君赴死歲月稠
小冰河期加奇葩皇帝加東林黨加後金崛起,等於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百姓們顆粒無收,又飽受戰亂之苦,而朝廷卻始終拿不出一粒糧來賑災。
“懷宗崇禎元年,延安大饑,王大梁、高迎祥、王嘉胤等率眾掠富家粟,有司捕之急,遂揭竿為盜“。僅僅陝西一處,就興起了近百支起義隊伍。彼時的明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自身難保。
1.了卻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後名
“秦之士大夫嘩於朝,乃推邊才用傳庭,以九年三月受代。傳庭蒞秦,嚴征發期會,一從軍興法“。孫傳庭是文官,他不善於率軍作戰。但是國家危亡,責任感促使著他主動請纓,先為朱家,解決掉叛亂這個心頭大患。
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文武全才。到了榆林,開始整備新軍。他製定了嚴格的軍規軍紀,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當時的闖王是高迎祥,在與明軍作戰中節節勝利,讓他衝昏了頭腦。在高迎祥眼中,孫傳庭與那些酒囊飯袋無異。
高迎祥盤算的是先打下漢中,如此便能控製川西一線。可“庭設方略,親擊迎祥於盩厔之黑水峪,擒之,及其偽領。而賊黨自是乃共推李自成為闖王矣“。那個在大西北威風凜凜的闖王高迎祥,慘死在孫傳庭的刀下。各路起義軍,無不為之震動。
經此一役,孫傳庭的名號算是徹底的打響了。在“堵截正麵,固守商洛“的政策下,蠍子李等起義軍首領,盡數被殺。
2.功高震主不得信,死於悲壯寂寥中
高迎祥去世後,李自成接任其闖王職務。而孫傳庭還是按部就班的對其展開清繳。這些農民軍有個策略,就是打不過,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的是時候,再度反叛。孫傳庭知道他們這一套,從來都不接受任何的主動請降。
彼時李自成被打的隻剩下了十幾個殘兵敗將,主動請求投降。而孫傳庭迫於同僚的壓力,也一直沒有展開進攻。因此,李自成得以逃入商洛山中。而一向與孫傳庭意見不合的楊嗣昌,不斷的上書參他,找各種各樣的理由。
那個被很多人吹噓死於社稷的崇禎皇帝,絲毫沒有辨明忠奸的能力。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各種奇葩的由頭下,孫傳庭被押進了暗無天日的大牢。李自成修養生息,他招兵買馬,再度席卷陝西,河南大地。而明朝的那些官員們,根本無力與之抗衡。
孫傳庭再次上了戰場,不過這次他沒有了得心應手的部隊,麵對的敵人也比之前強大百倍。崇禎一昧的讓其攻擊,再攻擊,而其他將領紛紛撤退,隻有他一人堅守。最後,死在了李自成的屠刀下。孫傳庭一死,再也無人可以遏製農民軍的步伐。
李自成於長安建國,隨後浩浩蕩蕩殺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死得其所。值得一提的是,崇禎皇帝到死都認為孫傳庭是逃跑了,就連諡號都是乾隆皇帝給的。而孫傳庭戰死的消息一出,他的妻子兒女全部投井自殺。這是何其的悲壯。
(二)、覆轍寧堪似往年,催軍還用鬆山箭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來得失由誰算?“孫傳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忠君愛國。他和之前的於謙一樣,都是為了老朱家的江山著想,可最後都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不由得說一句,明朝不值得,崇禎不值得。那麼,他的能力如此強勁,為何不能一鼓作氣的挽救明朝衰頹的局勢?
1.既不是皇帝,又不得信賴
“傳庭死,而明亡矣“。自從他去世以後,明軍之中,李自成再無對手。他可以大搖大擺的烹福王,也可以大張旗鼓的進北京,隻因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孫傳庭一死,明朝的文官武將都對這個國家和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