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 詎料此夕成追憶(2 / 3)

“這不是娘的老毛病麼?怎麼,她沒吃藥?”

“不是這回事。剛入冬的那陣子不是流感嗎?爹說咱娘像是添了症候,說還咯出血的。”

“哦!這可是沒聽說過。每次打電話過來,娘都說她挺好。”哥哥看了弟弟一眼:“要不年後得個空去醫院做做檢查吧。你也知道,我現在沒空,你多費點功夫吧,我出錢。”

快走到家,走到老家的集鎮上卻走不動了。今天是節前最後的一個集市,到處一片繁亂。隻是這集市散得快,隻有一個晌午,俗稱“兔子集”,人們都在急匆匆地采購節前貨物,連馬路上都擠滿了人,也不分什麼車道人行道了。張國慶的車子裹在裏麵,形同龜跑。隻不過他倒不著急,頗有興致。車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嘈雜的叫賣聲,人們不計成本不要命地花錢采購等等等構成了這個節前瘋狂而又動人的大場麵,到處是歡快歡樂的海洋。這情形他已經許多年沒經曆過了,他覺得這才叫年味兒,他甚至覺得要拋下車子去擠一擠走一走,再次感受一下這大城市裏沒有的味道。

前麵的路又堵了,走不動。一個買煙花的正在收攤兒。張國慶忽然動了個心思,下了車。“我去買點煙花。”

他搬了五六箱煙花放到後備箱,看來竟是品種繁多,數量頗巨。“花了一千塊。”

“幹嘛買這麼多?”

“放著玩唄。來它個驚天動地,翻天覆地。還有兩掛小煙火,好給孩子們玩。”

回到老家已近十一點,下了車進了屋,家裏一團喧鬧,爹娘也少不得褪去心下不快,換上個臉上笑容滿麵。來不及細說,爹分咐兩個兒子:“你娘把漿糊早弄好了,貼對子吧。”

娘道:“國慶,你先去你大爹家送點東西吧。快去快回,回來就貼對子,請宗譜。我和小趙小王拾掇菜,一會兒還要包餃子。”

“行。”國慶道:“萱萱,你帶著妹妹玩去,可不許爭吵了。”

“可以,爸,你把筆記本給我玩玩。”

“幹什麼?你不是有平板嗎?”

“我們可以每人一個,妹妹要是玩平板,我就玩筆記本,還可以上網,嘻嘻。”

“行,今天不管你,你怎麼玩都行。”

於是各自忙開了。三個女人乒乒乓乓,刀鏟齊響,葷腥列張,做羹熬湯,鍋沸兮香起,籠開兮味揚,盤饗蒸嚐,尚欠生薑。濃濃的年味兒就在這種忙亂額外快樂有趣,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在忙裏偷閑,吃東西,喝茶,聊天,嘮嗑,不覺從中午一直到傍晚,鞭炮聲開始濃烈,除夕夜開始了。

跟著《春晚》的點兒開始除夕宴。一家子舉杯,吃著喝著看春晚。不過今年的情況有些不同,諾大的炕頭現在已經擠不下八個人,繞著桌子依次,爹靠著娘,娘邊上兩個孩子,孩子邊上是趙英,趙英邊上靠著是王娟,然後……擠得荒了。兩個兒子都坐到炕沿,長子勉強靠著爹,仄歪著身子尚可,小兒子則靠著他媳婦,隻掛著半個屁股在炕沿上,難受之極,吃菜隻能吃半個席。炕的中央下麵那個位子沒法子坐人,是個爐子,燒得正旺,大水壺正冒著熱氣兒,沒法子坐人,連靠近都不行。您可以想像一下,成語說的那個濟濟一堂,這才是呢。

電視上正在直播《春晚》,熱鬧歡快的場麵吸引了一家子人,倒也不覺得有多難受。看了一陣子,吃了一陣子,家裏的兩個孫女先行吃飽了,又嫌爸爸爺爺擋著她們的視線,趙英也覺得盤腿久坐實在是比她練瑜珈還難,很難持久,更難保持優雅,於是便調坐。她和王娟坐到炕下麵的沙發上,兩個孩子則和爺爺爸爸調個位子,和奶奶靠到炕另一側上,這樣一來,張家老太爺坐到了裏麵,爺仨挨著,喝個酒吃個菜就方便多了,一家人算是各得其便。

張國慶的興致很高,先開一瓶茅台給老爹滿上,這是他特意買的,就是為的今晚和爹和弟弟好好的喝上一杯。以往過年的時候他也跟爹喝過這酒,都是從嶽父老子那兒拿的,是嶽父收到的眾多禮品中的一種。自打老爺子退了位做起葡萄酒,嶽母又講究養生保養,這類名酒便歸了張國慶,再經他的手送回老家來。同是一種酒,現在的感覺不一樣,這是他掙了錢,賺了錢以後,跟父母兄弟喝的慶功酒,暢心酒,喝起來更是暢美香甜,入肚不醉,他要用這種方式,借著節日的氛圍歡慶,解紓這一年以來的勞累,發泄這段時間以來積壓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