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那就這樣吧》作者:六月光貳

21.驚悚的開始

熙熙攘攘的超市裏。為了生活的小老百姓們,穿梭其中。

這人民群眾裏麵,當然還包括著王崟焱同誌。

今天是周末,是一個儲備糧草的日子。要活著,總歸離不開柴米油鹽不是麼。

王同誌推著碩大的購物車遊弋在商品特價區,忙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忙的那叫一個兩眼放光,忙的那叫一個手舞足蹈,忙的那叫一個@#¥%%&………

當然了,以上信息全部是獨家提供,沒有人知道。因為這隻是王同誌的心理描寫,從外表行為是看不出來的,除了那耀耀生輝的小眼睛可以出賣她。

王同誌怎麼會允許自己的“購物”形象向中年以上大媽們靠攏呢!所以。

王同誌的臉上依然是沉著、從容加淡定。

但是,手是不會閑著的。於是,購物車裏的空間越來越小……

***************

話說,這王同誌是何許人呢?

這要從頭說起....(就有點長了,所以我們不講了)。

話說,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都吹了七、八年的那麼一個夏天的早上,這位同誌在眾人的期盼中

——生了。

這是這個農村小家庭裏幾年來,無以倫比的大喜事。小兩口自改革開放那年結婚以後,盼來盼去,打了個8年抗戰,終於得了這麼個寶貝,能不喜慶麼。

若你以為王同誌是獨生女,又生的晚,她就是那種家裏寵的無法無天的孩子。那你就錯了。王媽媽是那種信奉“棍棒底下出好孩子”的家庭婦女。倒不是小王同誌調皮搗蛋、不學無術,恰恰相反,她從來都是安安靜靜,不聲不響的孩子。就是和王媽媽的強脾氣很像。兩個強人頂起來。戰爭就開始了。小王同誌向來是“非暴力不合作”,一聲不吭——你打吧,我都不屑逃跑!

王爸爸對此不予插手。就算插手,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躲起來吧,免得濺身上血……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因為受傷的當然總是她。每每王媽媽摸著她屁股上被打的一道道凸起的紅印子,都暗自流淚:“你這個死孩子,,怎麼就不知道跑啊”....

【至今回憶起來,王媽媽還是這樣埋怨。

小王同誌很無語:“那您就不能不打我啊,我現在長不高就是你那時候給打的!”

“誰讓你死強來著!打你是讓你記著!”

“你不強怎麼能顯出我強來!”

“我不如你強!”

。。。。。。】

除了挨打。還有。

在農村,家家都是有田地的。小王同誌並沒有因為她的“來之不易”而省略了勞動改造。從她可以自己坐起來開始,她的活動範圍就包括了田間地頭兒。小野花、小昆蟲都是她的玩具。當然了,小王同誌從來不玩泥巴。

【至今回憶起來,王媽媽說她從小就有潔癖。小王同誌堅持不承認。】

年紀大一點了。她就開始在地裏幹活了。隻要是放假,除了學習,剩下的就是家務活、農活。王媽媽從來不認為獨生女要供著養。

【至今回憶起來,小王同誌就認為自己長不高完全是小時候幹活給累得。王媽媽就呲之以鼻:你那點活也叫幹活??!! 小王同誌曾經找人證參與辯論過。王爸爸:嗯,幹過活的。(隻此一句,連豐滿一點的解釋都沒有,跟別提鹽和醋)】

小王同誌就這樣沒有嬌寵的一天天的長大了。幼兒園、小學、高中,然後大學,再然後工作。暫時還沒有“再再然後”。

王同誌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專業。畢業後在一個機械製造公司做設計人員。留在了上大學的城市。一晃四年。

掐算一下時間。該是麵臨人生大事的時候了。但為什麼沒有“再再然後”了呢。

關於王同誌的感情經曆這裏交代一下。

高中、大學分別一次。現今單身。——交代完畢。

為什麼沒有“再再然後”??王同誌自己知道。

****************

鏡頭轉回來。

王同誌還在做辛勤的小蜜蜂,不知疲倦的勞作著。

忽然,她發現,有個小東西跟上了自己。

小小的孩子,也就兩三歲的樣子,紮個不算長的小辮子,臉色不是小孩子慣有的粉嫩,而是有點體質不良的白。

若是平常,王同誌不會注意到她。但是誰也架不住被那水汪汪直勾勾的眼神死盯著啊。

王同誌不是很喜歡孩子,一想到小孩子們嘴角的口水和嘴上的鼻涕,她就一身雞皮疙瘩。更不用說小孩子的嘰歪和擰巴。反正就是一個字:煩!於是王同誌選擇無視:“這誰家的啊,趕緊拿走!”

轉彎拐進了另一行貨架,那孩子還是蹣跚地緊跟著。

周末的超市人很多,難免擠來擠去。王同誌繼續聚精會神的挑選著貨架上的東西,對比著價格。

“啊……小朋友...對不起、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