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之為太陰、玄兔,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天然衛星,具有極其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曆法、藝術、神話等有著重大影響。

月亮比地球形成的時間更久遠,兩星如同姐妹似的,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以現今的技術,並沒有發現月球上具有生命的存在,但是存在得有固態水,水是生命之源,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考慮到其他因素,月球都是除地球以外,最適合開發的星球,也是人類征服宇宙文明的第一步。

2026年9月18日18時08分,帝都中央廣場的大屏幕前站滿了人,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的,大家聚在一起,或三五成群,或倆倆相伴,交流著彼此的信息……

隨著屏幕上新聞聯播同步直播載人登月指揮中心指揮員的倒計時口號,人群瞬間安靜下來。

指揮員一聲聲的報幕,中央廣場下的人們迅速抬頭、屏息,滿臉緊張的盯著大屏幕。今天是我國載人飛船首次登月,宇航員是否能踏上月球,邁出征服宇宙的第一步就看此時。

昨天華國載人航天飛船“後羿”一號已經成功發射,隨著時間與科技的進步,載人飛船在航行時的時速越來越快,空間與時間的距離在慢慢縮短,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能真正無視空間與時間的距離。

登陸星空不在是夢想,翱翔宇宙也不在是幻想,浩瀚的宇宙等著人類去探索、去追尋……

楊東平也隨著人流站在屏幕下,心情澎湃的等著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屏幕劃分為四個場景,新聞聯播直播室,西昌發射指揮中心,航空指揮中心,“後羿”號載人飛船指揮中心。

隨著航空指揮中心指揮員響亮的口令“3…2…1…開艙!”

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瞬間把華國成功登月的消息傳遍全球。距離1969年7月20-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人類首次登月,再到2036年9月18日華國成功在月球上留下國人的第一行腳印,中間間隔了差不多七十年,飄揚的紅旗在月球將永不降落。

從人類第一次成功登月到現在,華國辛辛苦苦幾十年的籌備,無論是技術攻關,還是宇航員的艱苦訓練,甚至模擬環境下的登月實驗,都是一代一代各領域科學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月球插上鮮豔的五星紅旗,距離我們建立真正的月球基地,也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半個小時前,在一間簡單的會議室內,四周分散坐著幾位老人,從坐姿看得出這不算是正式的議會,隻是非常難得大家能放下手頭的工作,齊聚一堂。

“咱們今天也就是閑聊,大家都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坐在上首的老人儀態大方,麵含微笑,說完把喝了一口的茶杯隨手輕輕放在桌上,抬起深邃的眼睛環視了一下室內。

老人頭發已經花白,但是麵色紅潤,看起來精神很好,深邃的眸子透著睿智,言談間自有一股威嚴。

“月球有很多未解之謎,如果能探索清楚,也對我們進一步了解宇宙打下堅實的基礎。”坐在老人左手麵的一位老者率先發言,此人相貌堂堂,滿臉正氣。

另一位老者也滿懷感慨,“水,不管是流動的水源還是固體的存在,那都是水,有水,就有無限可能,再說,月球的存在本就比地球更長遠,誰能保證在遠古時期月球上沒有生命體?”

“還有光,雖然沒有地球溫度適宜,但是隻要有光就能進行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氧氣可是人類必須的,這也是不定數。”這是一位比較含蓄點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