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本書下載於,更多好書請訪問

文案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轉眼,繁華落盡,錦繡成灰,翩翩少年、芳華少女,年華猶如長江東逝水,荷船上象徵青春的燭火,倏然熄滅。

世上才沒有永恒不變的事情,除非永恒停留在這一刹那。

年華似水,這是一種無法對人說清楚,隻有自己才能感受的滋味。

一、碧玉碎

昔時天佑盛世,歌舞升平,政通人和,百姓安居,帝京夜街人聲鼎沸,花燈似海,燭影如夢。放眼望去,燈火通明,比天上星河更為耀眼,千萬繁星亦不及大懋國都的光芒。

風離,周朝歌,高雨霽。潘安貌,子健才,人們皆道是「帝都三輝」,集萬千光華於一身。

月下共坐畫舫出遊,任由畫舫順流而行,設宴行樂,徹夜把酒言歡,直到他們興盡而歸。

月光輕瀉,水波淡影忽隱忽現,唇角淺笑如勾,美姿顏,墨發隨風而舞,衣裳獵獵狂歌,一如他們肆意的青春,世人有幸目睹其風姿,莫不驚歎。

那時候總有芳華少女用荷葉摺疊成一隻隻小船,在上頭置放一支蠟燭,在河畔撒下漫天花瓣,落花似雪,浮於水上,與小船隨波逐流跟上他們的畫舫,河麵一片光色,盛載著一朵朵豔麗的夢火。

風離吹得一手好簫,他周朝歌最擅長琴藝,獨獨高雨霽不擅音律,每當他與風離琴簫合奏,雨霽總是顯得鬱悶,隻好灌幾口烈酒,扯大嗓門大聲高唱幾句應景應景,聲音響徹江河兩岸。一開口也不知嚇壞多少禽畜,與他輕柔的琴聲跟風離悠遠的簫音湊在一起,尤其顯得突兀。

不過高雨霽倒是劍法卓然,半醉半醒,玉山傾倒,挽劍風流。

那正好是懋朝的晚盛時期。

早在懋國尚未征南統一,他們周氏先祖已經是開國皇帝臨風的暗衛,滅去南方的玄國後,天下一統,臨風皇帝親封他們周家先祖為三宮總管,主管宮內事務,官位世襲。周朝歌自小就被教導成為懋國皇室的死士,十歲開始便隨父親周永夜入宮侍奉懋帝左右,記得過約十二歲的時候,統領三軍與契丹族對抗的瑜王終於將契丹人趕回去大草原,收複懋國所有被奪的失地。

那一年,懋國帝君易改年號,以「天佑」取締原來的「燕雲」,喻意天佑大懋,一掃先代幾位皇帝積弱的頹風。

契丹族大舉進軍中原的時候他才不足五歲,由宮外到宮內,帝京都有一種沈重的抑壓感,因為契丹人實在來得太快太猛,不消十天懋國便連失兩座城池,太子承恩親自領軍,終究無功而回,於是懋帝親自下旨召十皇子瑜王上京,親封驃騎大將軍。

瑜王封王以後便閒居江南領地,不似其他王爺入朝為官,懋帝一直也在冷落他,別人都道聖上是因為瑜王母妃出生寒微,所以母子倆才不受懋帝寵愛,直到瑜王被懋帝點名出戰契丹,眾人才對他刮目相看。

瑜王行軍也快有十年,出征的時候是俊秀青年,再回來時已經滿麵風霜,臉上有一道長長的傷痕,由右額去到左唇角,可這樣的瑜王並沒有讓人感受到一絲戾氣,唇畔帶笑的他看起來就是和藹可親。

他有一雙明澄明清澈的眼睛,眼波流動,宛若夏日清泉,不見機心,不見陰沈,獨有那種輕淡的溫柔,彷佛看穿了紅塵俗世。

禦書房裏,朝歌低首為懋帝磨墨,懋帝淡淡開口問瑜王:「皇兒,你有什麽想要?」

瑜王必恭必敬地道:「兒臣什麽都不想要,兒臣隻想趕在來年桃花盛開之前回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