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言
佛祖曾是西天竺國貧家少年,經受無數苦難,又得芙蓉眾生齋仁之助,屢屢大難不死,方有後福之說。長大以後這位貧家少年銘記眾生之恩德,以解人之困苦,捎世之疾難為己任,在西天竺國方得美譽。
人、鬼、神三界老祖代人微服私訪。得比傳聞盛讚之。後回天點名這位貧家少年位登極樂,聖心火說,封之爵位日“佛祖”。佛祖深感天之恩德寵幸,更是輾轉反倒、東奔西走、普渡美芙之眾生。
玄芙眾生感恩圖報,建殿堂寺廟,供奉佛祖之神位。香燭絛燒,佛祖耳儒目染,下奉上寵日久,漸有驕傲之心,時奉天之朝會,三界老祖當眾讚之,群臣嫉忌竊竊私語,美言嘈嘈相向,佛祖更是沾沾而喜。朝會之後,佛祖於群臣之前忽然狂言回:
“諸法無我,一切眾生皆隻是隨線而起的幻想罷了!”
此言一出,群臣啞然失色,佛祖雖有狂態,但此言如響雷一般道出了苦芙眾生存在於世上的真諦。眾生始於鴻蒙,終於虛幻,於世上若無佛祖之點化,確實如行屍走肉般,與幻想又有何通異呢?但嫉忌者將此稍加改動,道於三界老祖,三界老祖深感此語經典,且怒之驕橫,喜愛之心蕩然無存,後貶佛祖遠離聖地,去西天修行。
佛祖心裏雖憤憤不平,但對己驕傲之誌羞悔不已。方發覺自己道行之不足,在西天修行之餘,更是將心之所得撰成經文,廣散於委穀眾生,其豐功偉績千占流傳,人間方有佛教之說。佛祖後終得重用,此為後話不提。
中土古有“莊周夢蝶”之說,莊周乃春秋戰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在百家爭鳴時代,有口皆碑。一日,莊周白日倦,困於書齋,糊裏糊塗進入了夢鄉,夢中他看到一隻蝴蝶在花間飛舞盤旋,立時心情喜悅,有感於蝴蝶的逍遙自在,不因化塵俗事而煩惱,於是,不由自主的踱人花叢之中,與蝴蝶一道逍遙快活,蝴蝶似善解人意,並不遠去,時而在花中紛飛,時而滯於花蕊之上,顫翼向莊周而現,後來居然如同情人一般撲打在周的麵孔、駐足於衣冠之上,纏綿溫柔。
莊周歎道:“蝴蝶呀蝴蝶,若你也與我是同類,那該多好!”
蝴蝶側眼靜觀良久,忽飛入花叢之中,無影無蹤。莊周立時心情焦急,四處尋找,口中不斷叫道:
“蝴蝶,你去了哪裏?”
花叢中突然傳來嘻嘻的笑聲:“咦,公子,我在這裏呢!”莊周愕然、尋聲而望,但見不遠處花叢間婷婷站著一位美妙女子,仿佛來自天堂,不食人間煙火,莊周看的木呆,呐呐失語道:
“你……你就是那隻蝴蝶?!”
那美妙女子嫣然而笑,揮袖一轉,立時群花顫顫,幻若嬉笑,更襯得那女子切娜多姿,那女子語道:
“公子,你看仔細些,我不是那隻蝴蝶麼,蝴蝶就是我呀!”
莊周不相信的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果然是一隻白色蝴蝶在花枝上顫翼相間,仿佛向著他笑,他又揉了揉眼睛,這次他看到的又是那位女子。莊周一時糊塗了,不相信人會變成蝴蝶,蝴蝶會變成人,想到平時因道法的不能穿鑿,空對煩惱。於是,向那女子作了一揖道:
“仙姑道法高明,若能將小生化為蝴蝶,小生將感激不盡!”
那蝴蝶仙女皺了皺秀眉,輕責道:“你也真是怪,剛才說我若是與你同類,那就好了,如今我變成了人,與你同類了,你反而不高興,要我將你變成蝴蝶,那樣豈不是又不同類了,你這是存心戲弄我,看來你並非聖賢之人,本仙子不與你玩了!”
說完,那仙女一轉身,化作了一隻蝴蝶,向遠處飛去,莊周立時心中明白,向那蝴蝶喊道:“蝴蝶……蝴蝶……你回來……”
但蝴蝶已然飛遠,莊周懊悔不已。恰在這時,夢境飄然而逝,醒了過來,莊周悵然若失的看著窗外花圃。花圃裏群芳鬥豔,數隻蝴蝶在花叢中嘻戲往來,已看不出哪隻是那夢中的蝴蝶了!看著,看著,莊周似有些覺悟,悵然吟道: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欽,蝴蝶之夢為周欽?”
意思就是:“不知是莊周夢到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到莊周?”
好象此時自己是一隻蝴蝶,還在花間與蝴蝶嬉戲,剛才的夢,恰以蝴蝶莊周夢到了人之莊周,但細想自己就是人之莊周,輾轉而立越想越是糊塗,又呐呐道:“道之法自然,萬物皆幻也!”
隻有萬物皆幻,幻作人之莊周,或為蝴蝶莊周。皆是自然,可通之理。
佛祖已登極樂,化為神,而莊周通曉道家學說,已成聖賢,二者竟然均頓悟後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