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壽出了嶽麓殿,便直接禦劍飛出黃楓穀。
秦壽並沒有學原著中韓立,回到藥園向馬師伯打聽劍訣隱患,也沒有前去掌門那裏做築基登記。一是依照原著秦壽知道得比小老頭更多。或許是因為秦壽原本就是十三層的修為,加上先一步練成的第一層劍訣,在煉化完六枚築基丹的藥力後,劍訣也直接練至第四層頂峰了,比起原著中還些精進。
二是自己築基得比原著要提前不少時間,原著中韓立悠哉準備了三年,築基出關十一個月,而秦壽兩年準備,九個月出關,足足提前了近一年多的時間。這都是秦壽這些年瘋狂推進的成果,又怎麼會再浪費寶貴時間。還有第三點原因是,秦壽想要故意拖延自己築基成功的消息,畢竟一個五行偽靈根這麼快築基,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一出黃楓穀,感受當下立春節氣,秦壽心情大好!真如那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秦壽在空中直接往西北方向飛去,一連飛行了一天的時間,終於在太嶽山脈西北部最外圍地地方,停了下來。
此處繼續向北百餘裏,就會進入元武國地界,那裏是元武國修仙大派天星宗的地盤,並且也設立一處坊市,和黃楓穀的坊市隱隱東西對峙著。
而向西二百裏,則是建州和越國最小的州郡溪州的交界處。
此州,也是七大派唯一沒人駐紮的州郡。因這州內除了黃土高坡外,就是一望無際地大沙漠,足足占了整個溪州的四分之三還要多。而全州的人口加起來,也隻有十餘萬人口的樣子,所以根本沒有資源和人力可用。這樣一來,自然不會入了七大派的法眼。
秦壽之所以會選擇這裏,自然是根據原著知道,這裏有一處巨大山壁裏就有靈眼之泉。這個是可是各大門派瘋狂尋找的東西。曆史上各派為此類修行之物的爭奪而大大出手的事跡不計其數。
秦壽依照原著中的描述尋找著,終於花費了兩日時間後找到了。這是一座險峻的山峰,而其有一麵山壁,高達百餘丈。而靈眼之泉就在山壁之中。
秦壽尋了一處山壁縫隙,拿出銀劍。小心將眼前細縫,切出一人可鑽的入口。秦壽鑽進之後,撐起護罩,一路切開山石,慢慢前進。直至持續一個時辰後,終於破開石壁,現出裏麵十餘丈大小的天然岩洞,而身後簡陋石道也已成型。
秦壽剛一入岩洞,一股濃鬱的靈氣就撲麵而來,秦壽頓時大喜。果然,前人栽樹,後人好乘涼!
稍微探視,秦壽就發現了岩洞的正中央,那裏有一口汨汨不停冒著泉水的微型泉眼,正是秦壽要尋找的靈眼之泉。至於這石洞內的濃鬱靈氣,幾乎都是從這泉眼而來。有了它,秦壽的修行時間,將會大大的縮短。往日門派裏這種寶物也隻有結丹乃至元嬰修士才可享用的啊。
說到靈泉,就不得不提起修仙界的靈脈靈眼之說了!
天地間的靈氣並非均勻分布在世間的,而是有的地方濃鬱一些,有的地方淡薄一點。於是時間一長久,在靈氣濃重之地,一般都會形成或大或小的靈脈。
大的靈脈,有可能連綿數萬裏而不絕,小的也可能隻有數裏大小,窄小的實在可憐。但無論實際大小,這些靈脈一旦成形,便會自動散發出淡淡的靈氣,讓當地的靈氣循環不絕,不會有枯竭之日。
但同樣在這些靈脈的不同地方,所產生的靈氣也並非一致的。那些靈氣鬱結最濃密的地點,當然最適合修仙者打坐修煉了,所以就被修仙界稱為“靈眼”。
而所謂的“靈眼”一般都是無形無色的,隻能憑借修仙者的感觸去體會它的存在。但凡是被稱為靈眼的地方,這就代表了此地是附近靈脈靈氣最足之處,這是毫無置疑的事情!
雖然一般情況下,靈眼是無形的,隻是某個地點的替代名稱。但若靈眼的靈氣過於稠密,並能長時間的保持下去,就會漸漸產生了實體,形成了靈眼之物,比如說靈眼之樹,靈眼之石靈眼之泉等等。甚至還有傳說中最高級的靈眼之珠!
這些靈眼實體化的出現,可是非常罕見之事。無一不是經過數萬年甚至十幾晚年的進化,才有可能形成。
因此這些靈眼實物,所散發的靈氣遠比普通的靈眼要濃的多。在其附近打坐練功,絕對有加快修煉速度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