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個無神論者的信仰崩塌(2 / 2)

兩部經書分別是觀照經和道經,觀照經是古中國道教的入門級經書,而道經據書中所言是由道教創始人李耳所著。

李耳即是老子,書中言道,李耳當年騎青牛西去化胡,途徑函穀關。函穀關尹喜見天有異象,紫氣東來,知有貴人將至,便在關口守候,待老子趕至,遂央其留書,後世才有五千字道德經流傳於世。但事實是,老子當年留下了兩部經書,一部道經,一部德經。德經乃是一段教人修身立德、治國齊家、言行禮儀的文字,道經則是一部教人修行證道、煉體長生的修煉之術,主修奇門遁甲、五行八卦、占算堪輿等道門功法,追求世間至理和人體的奧秘,修為大成者可呼風喚雨、飛天遁地、撒豆成兵、長生不老。

這函穀關關令尹喜,卻起了私心,隻拿出半篇德經現於世人,美其名曰《道德經》,獨留下道經自己苦苦研習,然則自身資質著實有限,隻修到地仙之境便無寸進,無望飛升,活到一百多歲身死道消,這部道經也不知去向。

後有薛真的爺爺曾於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這部道經,又找到了張道陵的秘藏得了四顆龍虎大丹及三五斬邪雌雄劍等,終修成仙體,白日飛升。而年紀尚幼的薛真早早地展露出來的優秀修道天賦,讓他資質平平的父親下了將所有修道資源留給兒子的決心,當然也包括那兩枚價值連城的龍虎大丹。

龍虎大丹乃道教祖師張道陵攜弟子於蜀中鶴鳴山煉製三年方成的絕世道丹,據傳服之可立地成仙。

這薛真是個修煉的奇才,且一心向道,無欲無求,終生不近女色,也沒有留下什麼子嗣,便在飛升之前,將這餘下的一枚龍虎大丹封在瓷瓶內,與道經一起,留待後世有緣人。

道經的後麵是真正的修煉心法,裏麵全是李弗斯看不懂的道教修行術語,期間還夾雜著手繪的元炁在經脈竅穴運行的方法和路線圖。

而觀照經則是一部教人呼吸吐納、冥思觀想的經書,類似於精神修煉法。

這個故事是書中薛真筆下的描述,其中不少地方摻雜了濃烈的個人感情*色彩。李弗斯見過很多這種類似的中國古代的人物地方誌或神話小說,從《山海經》到《聊齋誌異》,就連被譽為中國文學小說巔峰的《石頭記》中也不乏大量的封建迷信情節,這些荒誕不經的神鬼誌怪小說在古中國廣受歡迎,人們也願意相信。但在如今這個已經摒棄了封建和愚昧的科技星球,在這個連宗教都再難生根發芽的電子世界,在這個消滅了大部分動植物種族唯有人類平均壽命增長到了130歲但還算不上成精的和諧社會,任何一個現代人提及神魔妖鬼、蛇精狐仙等等乃至氣功,都會遭到旁人的白眼、鄙視以及唾棄,甚至被戴上神棍的帽子。

但李弗斯現在的心思卻有些將信將疑,因為瓷瓶中那團強大的能量是違反常識的,至少以目前地球上的科技水平還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很難想象它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古中國。

李弗斯小心翼翼地將瓷瓶中的那團能量體倒在手掌上,讓人很意外的是這團能量並不狂暴,反而很柔和,它呈現出亦黑亦灰的顏色,上麵有一層氤氳的氣流緩緩流轉,仿佛是木星的表麵,或是蒼茫宇宙中的一簇星雲。它入手有些微涼,讓李弗斯紅腫的手掌有些舒泰,這種奇妙感覺從他的神經傳導回去,就連他的心情也跟著愉悅了起來,似乎疼痛也比之前減輕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龍虎大丹嗎?”李弗斯心裏感慨道。在這種情境下,決定和選擇都不是特別難下,李弗斯想象著自己就像大戰之前的那些習慣用老套的劇情騙稿費的武俠小說作家們描寫的狗血情節中的主角一樣,絕處逢生,獲得奇遇,絕世強者留下的丹藥、武器、秘籍或者傳承等等,然後練成絕世神功,天下無敵,然後過上了每天與數房抑或數十房白富美打情罵俏沒羞沒臊的美好生活,並且保證白富美之間都情同姐妹互不猜忌。

這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我”,每個人都是自己書中的主角,並且可以隨意改寫劇情,每個人都從一出生就覺得自己受上天眷顧,直到大多數人被生活折磨得痛不欲生。

李弗斯與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並且在經曆了這種種苦難之後,不再相信自己會是任何一個故事的主角,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吞下了手中的那團恐怖能量。

老子講求無為而治,但老子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無窮無盡。李弗斯不可能眼看著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而無所作為,就算那團能量在他的體內爆炸,那也至少表示他曾燦爛地綻放過,組成他身體的各個粒子會散落到世間的很多角落,再重新組成很多其他的東西,空氣、蒼蠅、汽車、光線、輻射或一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