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競爭由此拉開帷幕。
1998年的初春,春寒陡峭,乍暖還寒。3月1日經省國資委和發改委批準,總廠將改製為國有獨資的集團有限公司,至此,這個國有特大型專業生產企業將實現由“工廠製”向“公司製”的徹底轉變。
企業改製已成定局,由誰來擔任改製後的第一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總廠上下都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為了確定董事長的人選,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和省發改委組成了聯合考察組,對總廠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考察。圍繞對著企業領導人的考察,總廠內部潛流湧動,波濤洶湧。
總廠是全省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效益最好的國有獨資企業。產品的獨特性,技術的複雜性以及收益的突出性使總廠成為省內工業企業的一張名牌。省委杜書記多次陪同中央及國家領導人來廠裏視察,他曾幾次開玩笑的說:“總廠感冒全省都得咳嗽,你們跺腳全省都要地震。”雖然省委書記說的是玩笑話,但足以證明總廠在全省的重要地位。
改製後,不管是誰坐上這省內特大型企業的第一把交椅,這個擁有上百億固定資產和有近五萬名職工的企業“航母”,將交由你指揮調度,那風光、氣派和榮耀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表述清楚的。因此,夠上條件的人,明著看都很平靜,背地裏卻全部在調動資源使勁,拚著命的爭取。
一旦平衡被打破,迎來的必將是爭鬥!
現任廠長高義今年五十四歲,在廠長位置上已經穩坐了七年,無論資曆、經驗都首屈一指,而且飽經世故,作風強勢,性格霸道,手段高明,截止目前廠裏沒有誰能成為他的對手,更沒有誰能撼動他的地位,在大家的眼裏,似乎董事長非他莫屬。
黨委書記錢達昌以前是副書記,三年前才當上書記。在競爭董事長這件事上,大家都知道,幾個人中他是最沒有希望的。一個是他任職時間短、資曆淺,另外一個他沒有專業優勢,在這種技術主導型企業,沒有專業就是最大有短板。另外,他歲數也不小了,比廠長高義還大一歲,今年五十五了。但人在霧中,有時辯不清方向,雖然他也知道把握不大,可萬一呢?當年任黨委書記時人們不是也不看好他嗎?可他就當上了,這次再有個萬一,不就心想事成了?抱著這種心理,他參加了董事長的競爭。
總廠紀委書記劉揚剛從省紀委調過來,他自己認為不具備企業一把手的條件,不參加競爭。分管生產和行政的兩個副廠長年事已高,且學曆也相對低,能繼續擔任副職已經阿彌陀佛,因此,他倆和新任的黨委副書記常宏遠一起主動向考察組提出不參加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競爭。
剩下隻有主管設備的副廠長王健了,但全廠上下都覺得王健希望不大。王健雖然年輕,今年隻有四十六歲,又是廠級領導中唯一的研究生,學曆屬他高,專業對口,年齡也正好,但不知是讓高義給收拾壞了,還是天生就性格偏軟,越來越像個書生,沒有一點領導的樣子。在楊東的記憶裏,這麼多年,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日常工作中,王健就沒有說過一名硬話,一切以高義的馬首是瞻,就連在酒桌上請客喝酒,都是高義讓他喝,他就端杯,不讓他喝,他就微微笑著陪客人說話,從不越雷池一步。這樣的人能競爭過高義?
既然是競爭,就要有競爭方案,方案誰來寫?當然是楊東他們這個總廠的政策研究室。
總廠設置政研室是根據部裏的要求設置的,因為部裏有政策法規司,為了工作方便,也為了上下銜接,總廠就設置了政策研究室。主要職責是為總廠起草各種各類文件、為領導起草各種各類講話等等,這麼說吧,隻要是文字類的工作都歸政研室。本來廠領導的講話和材料應該是秘書的事,自從有了政研室後,總廠辦公室和領導秘書一個字也不寫了,隻是為領導提供行政服務和事務辦理,簡單的說會跑腿就行,稱之為事務秘書。事務秘書每天跟著領導來來往往,吃香的喝辣的,關係近,提拔還快。政研室的弟兄們隻是在文字上和領導打交道,平時連領導的麵都見不上,關係自然不行,往往是領導想講話沒稿子的時候,想起政研室了,講完了,把稿子一扔,就全忘腦後了。所以現在的年青人都願意去辦公室,沒人想到政研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