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初中畢業的這個暑假真的好無聊。從桌子上的小豬罐子裏拿了三個硬幣,我果斷地選擇了去樓下的萬家福超市。

原因很簡單。

裏麵有空調!

坐在超市裏的那一排椅子上,我花了半個硬幣(五毛錢)買了一個棒冰,坐在那裏啃了起來。雖然旁邊玩鬧的小朋友一直在用很奇怪很期待的眼神看我,可是我依然沉浸在涼爽的感覺中無法自拔,管不了那麼多。百無聊賴,我抬頭看見超市那個掛在牆上的超大液晶電視正放著電視。湖南衛視,我勉強地看了起來。

《還珠格格》。

沒錯,現在放的就是還珠格格。紫薇同學正躺在地上深情款款地看著容嬤嬤,然後容嬤嬤毫不手軟地把針紮向了紫薇。看著這些小時候八九歲經常看的電視劇,突然有種小小的感動。原來我已經不小了,十六歲了,也該長大了。初中三年混呀混的,就那麼完了。

看到這裏竟然有些微微的傷懷。也說不清楚是為了什麼。

這個暑假,我經常會這樣。傷懷過去,想著一些沒有由來的東西。

我確定我不是一個無病呻[yín]感情泛濫的人,所以我吃了六個冰棒將帶來的硬幣花完之後,回了家。

開門再次確定還是沒來電,於是我絕望地趴在書桌上寫了現在這個東西。

(唉,前麵寫的也不知道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我肯定是線路出了問題,不然這麼久了怎麼還不來電呢。)

這篇文,我加的題目是一個習慣了寂寞的小孩。寫得其實也就是真實的自己吧。

想想小時候,就挺寂寞。一直乖乖地做個好孩子。在幼兒園不會和別人打架,不會要求一些亂七八糟的玩具,不會大哭大喊,不會讓父母操心。老師誇,鄰居誇,家人誇。記得上了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還學著洗衣服,把媽媽感動的不得了。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努力地學習,一直寂寞地做著別人心中的好孩子,沒有朋友,沒有玩伴。那個時候也沒覺得什麼,也許是不懂事吧,一直想著大家都說好就是真的好。挺傻的。

從小,我心性就挺高的,小學學校組織看科教愛國教育的電影,我都能哭的稀裏哇啦。而別的同學都是吃著東西聊著天,然後趁老師不注意偷跑出去玩鬧。就我自己很認真地坐在那裏看,安靜地一臉淚水。別的同學那時候都仰望我,然後背後叫我傻逼。我還挺清高,對他們愛答不理的。

上了初中,一切卻都有了變化。青春期的叛逆,讓所有問題都跟著現了原形。初一的時候,班主任還很生氣地說我:你除了學習好,還有什麼好?那是第一次被人說得那麼狼狽,當時的心裏滿是委屈。張嘴就哭了。哭得倍慘兒。接著逃了一節課,自己坐在操場哭。空蕩的操場就自己在那裏掉眼淚,搞得挺淒涼。那會兒我猛然想起了自己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告訴我那時候的我對學習可有熱情了,別的小孩去幼兒園嚇得都哭了,就我自己不哭不鬧,背上小書包跟媽媽說放學別忘了接我,就轉身進了學校。想著想著,不自覺地笑了,然後下一節課接著回班上課,我對自己說沒啥大不了的,做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都很沒心沒肺。

初一的暑假,家裏買了電腦,那會兒我因為看小說誤入同誌網站,接著發現了自己性取向的秘密,不可自拔。記得第一次加了一個同誌的QQ時,我激動地都從椅子上蹦起來了。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初二的時候,叛逆更加嚴重,情緒一直很消極,和所有人都為敵,覺得沒有人懂自己,很是苦悶。老師說初二兩極分化,大家要好好學習,可就在那個時候,我的學習有些下降了,從原本的年級前二十,下降到五十的邊緣。老師也不管我,覺得我這個小孩挺怪的。談話的時候也都是簡單說說,反正我就低著頭不說話。老師家長都沒轍。

老師說我消極,不虛心,家長說我太傲氣,跟人處不好。每每聽到數落與批評,我的心裏都很難過,記得剛開始那陣,我還挺在意,想著改一改。可是就是不覺得是自己錯了,倔強地很。到了後來,也就沒感覺了,隨便別人怎麼說,自己就這樣。一句我的事情不要你管就把所有人都拒之於千裏之外了。所有人都說我很驕傲,說我有點自負。於是我變成了一個別人口中的壞孩子。

可我仍然倔強地覺得心性好有什麼呢。典型的九零後思維。

除了沒心沒肺心性高,我就隻剩下倔強了。

初三那個冬天是最最絕望的時候。很多個寒冷的夜晚都讓我覺得無望。午夜夢回,看著窗外,我總喜歡裹著被子坐起來。記得有一次,自己小聲地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結果唱著唱著就哭了。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那個時候的自己開始想著能像很多很多小說裏寫的那樣,能有一個英俊,有錢,專貞,溫柔,強勢,懂我,愛我,寵我的男人出現來愛我。我把很多很多的經曆都放在了網絡交友上,學習一直保持著半死不活的狀態,努力擠進年級前五十,每每與家裏有了矛盾就在網吧一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