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看見他眉眼的一瞬間腦海中立馬蹦出一句形容詞:“眉含情目含笑……”接著又蹦出四個字,極·品·誘·受!心中遺憾地默默歎息:乃對我這麼笑是啥意^_^
太皇太後薨,民間三年內禁宴樂婚嫁,胤礽有時想起來,京城那麼多戲班子,不讓唱戲也不知日子怎麼過。太皇太後薨是國喪,老康、胤礽以及皇室宗室眾人都剪發齊服,紫禁城中一絲紅色也不見了,連平常各衙門之間行文用的朱筆、朱印,都改用藍筆、藍印,所有人都在一百天內不許剃頭,每個人平時光溜溜的前腦殼都長的毛刺刺的,甚是可笑。太皇太後喪,宮中按製要守27個月的孝,數字軍團的老大胤褆二月份年滿十五歲,分了府指了婚,預定二十七年大婚的,婚事也隻好擱置。
孝莊去世後胤礽有半年多沒有出宮,再出宮已經是二十七年的秋天。由於紫禁城夏天難熬的居住條件,暢春園建好後老康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時間是在那裏住的,他在那裏住自然紫禁城中的一群老老小小都跟著搬過去,胤礽也不例外。
暢春園風景極美,西郊本來便是北京的風景絕佳處,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征明曾用“十裏青山行畫裏,雙飛白鳥似江南”的詩句描述西郊山水,老康在清華園殘址上建暢春園,大量利用了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胤礽喜歡極了那樹與藤,一有閑暇便在園子裏流連,若非每天還要應付老康,幾乎有種出世的錯覺,風采也不覺超脫起來。這種狀況惹起了一個人的擔心,那就是老康。老康本來就為了二兒子不識□不近□掛心,太皇太後去後他感覺胤礽越發清寂起來,如今還又向超脫發展,這種狀況對一國太子來說絕非好事,於是時常命胤礽到宮外走走,期望他能領略到點人間煙火的美妙處。胤礽沒有察覺到他這一番苦心,隻以為老康是怕太子不懂民生的艱難與人情世故,讓他出來見識這個的,要是知道了,估計會得意的在心中仰天大笑三聲,他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連老康都被蒙蔽了。
胤礽出了宮也沒啥事幹,在街上轉了一圈,如今民間還在禁婚喪宴樂中,娛樂場所在嚴打,戲園子都關門了,也沒處去,隻好又上茶樓喝茶,期望聽聽八卦以調節一下`身心。然而不料連茶樓的生意也很清淡,說評書的唱小曲兒的都沒有,人也不多,說的八卦也沒有什麼新鮮趣談和讓胤礽感興趣的話題,倒是胤礽的來到讓那些人精神大振,不時偷瞄他一眼,低聲猜測,竊竊私語。
要是在平時,胤礽很有興趣聽人家對自己的評論猜測,但今天卻沒什麼精神,無它,走累了。他從西郊一路轉到朝陽門外這間茶樓,這路程可不近。今天胤礽出來沒有帶伴讀陪同,所以有人議論自己,瞪人的就不是他那些伴讀,而是跟著他伺候的小太監和扮作隨從的侍衛們了。
胤礽在雅座上坐下,隨便要了一碗茶,這時龍井、碧螺春、鐵觀音這些後世的名品茶還都尚未揚名,不為世人所知,胤礽要的是六安瓜片。點過茶之後又點了幾碟茶點,命侍衛們也自去吃茶。那些侍衛們都跟著胤礽有段時間了,知道他平時並不講究什麼排場禮節,便留下足夠的人手戒備,其餘的自去喝茶吃東西。
這次胤礽出宮帶的太監是小林子,是扮作小廝模樣的,胤礽喝茶時便立在一邊伺候。小林子跟胤礽差不多大的年紀,或者還小一兩歲,胤礽雖然在封建社會作了剝削階級四五年,但畢竟骨子裏還是信奉人人平等的,無法心安理得的壓迫這麼小一個小朋友,輕聲道:“你也坐下吃吧,不必伺候了,我想清靜地坐一坐。”小林子知道他雖然總是麵上淡淡的,其實很體貼下情,但畢竟身份相差太過懸殊,還是行了個禮道:“謝主子體貼,奴才還是到一邊吃吧。”
勉強,真坐下對他也沒有好處,點了點頭,讓自己將桌上的茶點撿幾個吃去。小林子看了看,撿了兩個最清淡的,花紅餅和茉莉糯米糕,眼睛卻羨慕地在薑絲鴨片和麻辣魚幹上一掠而過。胤礽知道他是北方人,口味很重,但是內侍,尤其是各宮主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