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
這是方楨要試鏡的角色,是一個殺手。
k先生沒有正式的人物名,隻有這麼一個用來分辨男女的代號,但k先生其實也不需要什麼姓名,因為他在劇本的設定中,本就是大隱隱於市,等待觀眾去發覺的。
具體說來,在那部方楨努力參演的大製作懸疑片中,k先生雖然是第一男主,卻不能有太過明顯的殺手痕跡讓觀眾那麼容易看出來。
不過,一點殺手痕跡都沒有的k先生也是不達標的,畢竟導演的要求是——觀眾在電影末尾真相揭露的時候有那種恍然大悟的驚呼。
喔!
原來是他!
他就是k先生!
可惡!
早該想到的!
k先生就應如此!
……
“k,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那一個又一個精妙殺局的背後,又隱藏著你怎樣的壓抑與悲愴?”
方楨出神的看著劇本,用他獨有的方式跟劇中的人物對話。
在方楨看來……
演好k先生並不容易,它需要建立一種嚴格周密的殺手習慣,但這種習慣,越是刻意去找就越是敗筆,隻能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精心塑造。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方楨才在被表白的第一時間選擇果斷拒絕。
k先生是不需要愛情的……
他自然也不可以去接受,若是接受了,他也就演不出k先生的神韻,隻能與其漸行漸遠了。
或許對旁人來說,k先生再往大講也不過是個角色,錯過了就錯過了,怎能跟一份難得的情緣相提並論,但對方楨而言,k先生是他的機遇,若是錯過了k先生,再寄希望於下一個,然後一等再等,等了又等,他真懷疑自己還算不算是個演員。
這世上,有演員選角色的道理麼?
沒有的……
就算很多人都覺得有。
方楨也覺得沒有。
就算在娛樂圈,這類選角色的演員比比皆是……
就算對很多人而言,那種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選角現象再正常不過……
方楨也覺得那是不對的,對其嗤之以鼻。
不過,不屑著這些現象的方楨同樣也被很多人所不屑,甚至於,他的形象在那些人眼裏還要更糟糕一些。
恩……
一個沒什麼作品稱道,獎項傍身,卻偏偏沉浸於此的戲瘋子。
隻是演個戲,試個鏡而已,卻非要把自己原本的正常生活搞亂,這會兒是一個角色,下會兒又是另一個角色,戲我不分,兩兩癡狂。
方楨啊方楨……
你說你有誰掙得多?又有誰名氣大麼麼?
沒有,都沒有……
到頭來,你不還是連個屁都不是?
你說你自己是個演員,
誰又認你是個演員呢?
隻有你自己吧方楨。
隻有你自己吧……方楨。
……
【演員最驕傲的有兩件事,一是我是個演員,與旁人無關,二是我是個演員,眾人都是我。所以,我覺得當演員真好!】
這段話是方楨很早以前整理好,準備用在自己的第一個獲獎禮上說的,但直到現在,他都沒有等來這一天。
方楨是童星出道,時間早到可以追溯至上世紀末,第一個銀幕形象是因為貪吃蘋果派而打嗝不斷的可愛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