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理分科(1 / 2)

z縣盡管已經接近中國最北,但是到了夏天依舊熱得讓人難以忍受,太陽好像就挨著地麵,隻聽得見聒噪的蟬鳴,連一絲風也沒有,濕膩膩的汗糊在身上,於小魚把隻到脖頸的短發拿皮筋紮了一個小揪揪,看起來不倫不類,好在涼快了一些,真不明白那些不論寒冬酷暑都能保持風度美貌的妹子,明明熱得汗流浹背也要披散著長發,粉底都不帶花的,像是抹了強力膠水把那些粉黛牢牢粘在一張年輕美麗的臉上。

還有幾天就要放暑假了,過了高一暑假就要高二了,高二要分文理科,於小魚沒什麼感覺,文科理科好像都有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文科的曆史和地理她總是學不明白,每次考試都是低分飄過,理科的數學和生物讓人焦頭爛額,英語是不論選文還是選理都不可避免的,這門陌生的語言對於於小魚來說更是天書一般。

其實上高中前於小魚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中四年級,盡管學校不大,也是小考大考回回的第一名來著,橫跨六年時間,霸占無數榮耀。可惜前期壓抑太狠,上了高中徹底放飛自我,仗著自己中考成績好浪了不小的一段時間,不是上課睡覺就是逃課上網,成績一落千丈,從年級前三降到二百開外。

於小魚的媽媽,一位普通的偶爾打點零工的無業遊民,一氣之下帶著於小魚從市重點中學轉去了z縣名不見經傳的三流中學,唯獨有一點,封閉且嚴格。

從新學校到於小魚媽媽租的房子隻是過一條街道轉個彎的功夫,不巧,學校旁邊就是醫院,送進去的學生多不多不知道,隻是每天沒少死人,不論白天晚上,經常能看到路旁停著幾口大棺材,偏偏這就是於小魚回家的必經之路,連著繞路都沒有。她不敢多看一眼快步走過,繞過去在學校正後方就是李女士租的小平房,進門就是廚房,再往裏隻有一個房間,放著兩張床,李女士美其名曰這樣能夠更好督促於小魚學習。

“學校過段時間要分文理科”於小魚放下書包,李女士正在廚房燒火做飯,聽見這話趕緊放下了手裏的燒火棍問:“你想選哪一科?”

“還沒想好,也不知道以後該幹什麼,能幹什麼,反正文理學得都一般,我算了算以前月考還有期中期末的成績,理科得分會比文科得分高一點”

李女士初中還沒畢業就下磚廠幹活了,於小魚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課後作業題不會去問李女士,李女士撓頭摳耳半天也沒解出個所以然,所以關於學習方麵她一向沒什麼經驗,但是這次她態度十分堅定“學理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以後有技術在手到哪都不愁一碗飯吃”

於小魚對於這些十分迷茫,理科重在理解和思維,文科好像要背很多東西,這些對自己來說都很煩,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有選擇困難症,最討厭做選擇,她習慣性的揪頭發,“你看看現在文科生大學畢業就失業,那些大學招生人數都是理科生比文科生多,聽媽的,選理科”李女士索性連飯也不做了,開始專心做起於小魚的說服工作。

“但是理科的數學和生物我一直學不太好,高一的時候沒聽現在有點跟不上了,越到後麵越不懂”有的時候好像人都會自我否定和迷茫,高一浪蕩的一段時間是於小魚的迷茫期,甚至有一天上課的時候於小魚收好了所有的書從課堂上衝出去回家對李女士說她要輟學,一向暴脾氣的李女士第一次在她麵前流眼淚哭著說上不上學都隨於小魚,上學就繼續好好讀書,不上學也不會讓她出去打工或者家人,她願意一直養著她,於小魚就覺著自己怎麼這麼狼心狗肺啊,當天下午就乖乖背書包回去上學了,此她付出的代價就是再難融入的課堂,再也回不去的舊家鄉,和李女士兩個人在外漂泊求學,貧窮且無依。

於家三口,老於,李女士,於小魚,全靠老於在外打工養家一個月上三十天夜班無休息,賺的三千塊錢寄回家兩千七,李女士帶著於小魚在z縣租房吃飯交學費,每個月省吃儉用依舊緊緊巴巴。

其實於小魚想說,要想追上來隻能假期補課了,可是看著家徒四壁和麵前一身舊衣服穿了五六年的李女士,她怎麼也說不出這個話來,一到假期班裏的學生就開始去各科的補課班,z縣地方小,高中就這一所,所以補課班其實也就是那麼幾個老師,收費算不上太貴可也不便宜,一門課一個暑假下來就要兩千來塊錢,還是好幾個人湊在一塊的大班課。

於小魚差的功課起碼也得有三門,一個假期過去再開學,隻會和別人越拉越遠。

“要不我問問你班主任讓她給找找補課老師?”李女士雖然文化層次不高,但是對於小魚的學習是上了一百二十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