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 社區,請訪問

唐家子弟

今日豔陽高照,揚州城裏一片熱鬧景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架金碧輝煌的轎輿分外顯眼。

隻見它是前六人後六人,隻比親王皇族的十六乘大轎低了一個規格。轎身寬大舒適,比起一間雅閣小不了多少。

再看抬轎的轎夫,竟是一個個身量修長,麵容英俊,衣飾清雅的弱冠少年。這些人隨便哪一個也可以讓這滿街的姑娘含羞帶怯的多看幾眼,而今他們竟然甘做轎夫。

這轎輿一路行過來,不知惹了多少人的眼,轎輿行過,皆留一陣陣香風。仔細聞,竟是上好的龍涎香。

這轎中人好大的手筆!

“大少,我們現在去哪?”轎旁一個長相清俊的書生微微側身,向轎中人問道。單看他的長相和衣飾,任誰也想不到這麼一個出眾的人竟是一個小廝。

“還能去哪?老地方。”轎中人打了個哈欠,懶洋洋的說。

“可是,二少爺說……”那書生還有些猶豫。

“你管他幹什麼,一個呆子。再說,我是老大,他是老二,哪有弟弟管哥哥的道理?”轎中人不耐煩的說。

書生撇了撇嘴:也不知道是誰在二少爺和二老爺麵前唯唯諾諾的像見了貓的耗子。隨即向前麵的轎夫高喊一聲:“去紅袖招!”

直到轎輿走遠了,街道兩旁的人才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

“他大嫂子,這唐家還真是倒黴,怎麼就出了這麼一個敗家子啊。”一個農婦向另一個比她年紀稍大點的農婦說道。

“唉,誰說不是呢,當年唐大老爺在世的時候,誰不稱幾句德善仁厚?也不知老天爺怎麼的,竟給他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兒子。”

“不過你別說,這唐大少長得還真是……”

話未說完,旁邊的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打斷道:“幸虧這長得再像女兒也是兒子,要真是女兒,依這娃兒的脾氣,他唐家倒好了,可不把人家莫家給毀了嘛!”

另一個差不多歲數的農婦也接著說:“是啊,幸好是男孩,看來真是老天爺的算計。當年人人都算的是個女孩,誰承想這唐老夫人硬是生出個男孩呢?到可惜了那句詩了。”

眾人想起那首十九年前在揚州傳的眾人皆知的詩,又是一陣哄然大笑。

—————————————————————————————————————————

十九年前,揚州最出名的一件事莫過於一向樂善好施的唐大老爺老年得喜,他的夫人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居然有了喜。

大夫報喜的時候,唐大老爺喜極而泣,當場宣布要為城裏的送子觀音重塑金身,以感謝老天爺對唐家的眷顧。

這唐老夫人也對肚中的孩子視若珍寶,早從得知之日起就開始四處打聽如何對胎兒進行教育,一心盼著能生出個聰明伶俐,可堪大任的兒子。

好事成雙,不久之後,唐大老爺的妾室劉氏也傳來喜訊。這下,唐大老爺是樂開了花,直道要在滿月的時候要擺上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好好宴請揚州的親朋好友。

自唐老夫人懷孕以來,也不見有什麼害喜的症狀,反倒是來者不拒,胃口出奇的好。反觀劉氏,整日裏神情懨懨,吃什麼吐什麼,隻急得唐大老爺和唐老夫人團團轉,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來改善她的胃口。

至四五個月的時候,劉氏的害喜症狀終於消了下去,而唐老夫人的食欲卻是未曾消退。眾人皆說唐家樂善好施,感動了老天爺,所以才會雙喜臨門。

隻是唐老夫人和劉氏還有其他孕婦有一點不同:她不喜酸物,倒是整日裏想吃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