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愛情和婚姻(1 / 3)

ChapterⅫ Love And Marriage

愛情和婚姻都是對異性伴侶最親密的奉獻。它表現在雙方的心心相印、身體的吸引以及生兒育女的共同願望之中,這些都體現了愛情和婚姻中互相合作的一麵。

愛情和婚姻並不單單是如何滿足性本能的問題。每一對配偶都應該關心對方更甚於關心自己,都應該互相平等對待,這是保障愛情和婚姻成功的基礎。那些一心注重個人利益、一心想在生活中獲取什麼而不是付出什麼的人很容易在愛情和婚姻方麵走向失敗。

兒童時期就開始形成個人對愛情和婚姻的展望,父母對他們應該積極引導,培養他們關心別人與平等合作的精神。

父母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否則,家庭的不幸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陰影。

每個人在愛情和婚姻中的表現都與他的生活方式相一致,都可以反映出他是自私自利的,還是充滿合作精神的。

愛,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德國的一個地方有種古老的習俗,用以判斷男女雙方是否適合過上婚姻生活。在結婚前,新郎、新娘會被帶到一個砍倒的大樹旁,他們需要用一把鋸把樹鋸為兩段。人們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合作程度如何。在鋸樹的過程中,男女雙方隻有傾力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假如他們不能很好地配合,就很可能一事無成。可見,這些德國村民很早就認識到,合作是婚姻的首要前提條件。

所以,假如有人問我愛情和婚姻究竟意味著什麼?我會回答,也可能不甚完整:愛情,及其成果婚姻,是對異性伴侶最親密的摯愛。這種感情表現於肉體吸引、伴侶關係,以及生兒育女中。在人類進程中,愛情與婚姻不可或缺,事關人類的幸福。

可以說,愛情與婚姻是人類為追求幸福而進行的合作。我們不妨以肉體吸引為例,這也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巨大推動力。我們知道,人類麵對自然有很多弱點,若維持人類生命的延續,就要進行生息繁衍。所以,我們必須有生育能力,也因此持續受到肉體吸引的刺激。

由此可見,在兩性關係中,我們絕不能僅考慮自己,要時常為對方考慮。很明顯,假如一個人能夠關心別人,那麼,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盡力照顧到別人的利益。假如這樣,很多夫妻間的矛盾也就可以隨之化解。

可見,愛情絕不像一些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粹地出於生理本能。誠然,性欲是一種驅動力,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愛情與婚姻絕不僅僅滿足於這種驅動力。事實上,在愛情與婚姻中,性欲也變得文雅而高尚。所以,這其實都是在為人類的持續利益和社會生活所做的努力。

因此,我們會看到,愛情與婚姻問題實則牽涉全人類共同的幸福。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由兩性構成,兩性之間唯有合作,人類才得以生存和延續。基於此,我們就可以看到,兩性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伴侶關係。

實際上,從我們幼時所接受的訓練來看,兩性合作確實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們從小要麼被教導獨自工作,要麼被教導與一群人工作,但兩性成雙成對工作的經驗顯然極少。

可以說,要真正處理好兩性關係,任何一方都應當在關心別人方麵勝過自己。這是愛情與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石。如果兩人都做到了這一點,那麼雙方在伴侶關係上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平等。而且,雙方都應該竭力讓對方生活得舒適,這樣才能讓彼此覺得互相需要,無可取代,並認為對方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在愛情與婚姻中,假如一方想操縱另一方,強迫對方服從自己,那麼兩者就無法成功地生活在一起。然而遺憾的是,現在仍有不少男人固執地認為,男人應該起主導作用,要控製對方。正因為這樣,才出現很多不美滿的婚姻。

因為沒有人甘願長久地處於屈從地位,哪怕是異性伴侶之間。實際上,伴侶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唯有如此,在麵臨生活時,雙方才能找到可以解決的途徑。譬如說,在生兒育女,以及孩子未來的教育上,他們才可以達成共識。而且即使出現了問題,彼此不會相互推諉,而是合作解決。

婚前準備

我們的教育太注重個人成功,因而常忽略個人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正因為這樣,很多人才會在合作方麵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在兩性合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那麼,我們在婚前應該做哪些準備,才能規避可能的錯誤呢?

1.生活方式與婚姻態度。

一個成年人在生活中遭遇的任何危機實際上都與他的早期訓練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相關。所以,一個人的婚前準備並非一蹴而就的。在他童年時的一係列行為特征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日後是怎樣應付成人環境的。其實,一個人在五六歲的時候,他性格中對愛情的處理方式就已基本形成。

在兒童發展的早期,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對愛情以及婚姻的觀點。當然,這並不是指他們的性衝動,而是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

所以,當我們看到小孩子表現出對異性的興趣,並且像“過家家”一樣為自己選擇對象時,切不可將這理解為孩子的胡鬧與性衝動,更不可以嘲弄與取笑他們。我們應該理解孩子,更應該認識到,他們向愛情與婚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果能夠這樣的話,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有健康的引導作用,並使孩子為以後的愛情與婚姻逐步做好充分準備。而且可以幫助孩子在以後的兩性交往中,培養健康的合作習慣,並有助於培養孩子以後的一夫一妻製觀念。

倘若父母婚姻和諧的話,我們對婚姻的準備就會更充分些。實際上,孩子對婚姻的印象最初來自父母的生活。我們發現,大部分的生活失敗者都與他們破裂的家庭有關。的確如此,要是父母不懂得合作,又怎能教會孩子兩性合作?所以,我們看一個孩子是否適合婚姻生活,一般看一下他在什麼樣的家庭氛圍裏長大,以及他對父母與兄弟姐妹的態度怎樣就可以知道。

當然,正如我們前麵所論述的,一個人並非決定於其所處環境,而是他對環境的詮釋。不同的詮釋會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有些孩子的父母關係很緊張,但若孩子將這種境況解釋為自己在以後的家庭生活裏要更加用心,那麼,這個孩子就是在為以後的婚姻生活積極地做著準備。由此可見,了解一個人的家庭處境固然重要,但我們絕不可以因為對方家庭狀況糟糕就對他做出判斷與拒絕。

2.友誼與工作。

友誼是培養一個人社會感的重要途徑。在友誼裏,我們能夠學會怎樣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怎樣聆聽對方的感受。假如小孩在孤獨中長大,身邊沒有夥伴與朋友,他就難以產生認同別人的能力。他會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而且熱衷於保護自己的利益。

實際上,對友誼的訓練也是我們婚前準備的重要部分。假如我們兒童時的遊戲裏包含了合作的因素,這種遊戲顯然有助於我們的成長。可現實不妙的是,我們常在孩子們的遊戲裏看到希望彼此超越的情況。

所以,我認為,建立一些供孩子們一起玩耍、學習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尤其要指出的是,我們不能忽略跳舞的作用,因為跳舞需要兩個人必須合作才能跳好。當然,在孩子階段,假如我們能夠教會孩子怎樣走簡單的舞步,也會有助於他們的發展。

還有一個重要的婚前準備是工作問題。這個問題也很好解釋,夫妻中總得有一個人,或者雙方有份工作,才能使他們養家糊口。由此可見,在婚前準備中,還包括工作的準備。

3.性教育。

我從來不讚成父母過早地給孩子講解性和肉體的事情,或者給孩子講太多還不應該知道的成人間的事情。小孩看待婚姻的態度很重要,假如父母過早地給孩子講述婚姻的事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婚姻的要求,進而將婚姻視為一種壓力。

根據我多年的研究發現,倘若孩子在4~6歲時就知道了成人關係,或者是性早熟的孩子,他們在以後會更加害怕愛情,並將愛情視為一種危險信號。當然,孩子在比較成熟後才得到相應的解釋和經驗,那麼這時,孩子就不會過於害怕,從而有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