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我記得你妹妹也隻是上了小學。她也是不喜歡讀書嗎?”管母問。

顧誌梅頂著大家的眼光,說:“我小時候身體弱,上不了工,叔叔嬸嬸就讓我上學。”

“你叔叔嬸嬸待你可真的好。”管母真心感歎道。要是她,她絕對做不到為了侄女委屈自己的兒女。

管爺爺這會終於明白了顧謹言兄妹與父母和顧誌梅都不親近的原因。

管爺爺人老成精,一見麵,就看出顧謹言兄妹和顧誌梅不親近,和顧大河夫妻也不親近。特別是顧謹言,和父母的關係那就不是不親近,而是冷談疏離。

要不是清楚他們關係的,肯定會以為顧誌梅是顧大河夫妻的親女,顧謹言和顧誌蓉才是侄子侄女呢。

這事他還和兒子兒媳討論過。這也是為什麼顧誌梅嫁過來兩年,在家裏隻提顧大河夫妻,甚至懷孕生子,同在首都的顧謹言不出現,他們也從來不提的原因。

這會,他大概猜到原因了,應該是顧大河夫妻偏心顧誌梅太過,讓顧謹言和顧誌蓉心裏起了隔閡。

管爺爺能猜到,是因為有相同的經曆。小時候,他父母偏心大哥和小弟,大哥和小弟都能讀書認字,他卻要跟父親打工賺錢給他們交學費,好吃的好用的都是大哥和小弟的,他隻能在一旁看著。他心裏是怨父母的,和兄弟們更是不親。

同胞兄弟姐妹,父母要是偏心哪個太過,其他人也是會心生隔閡的。更不要說顧大河夫妻偏心的是侄女了。

如今想想也是可笑,有機會學習的不懂得珍惜得過且過。沒機會的人靠自學成才。他大哥和小弟都一事無成,而他功成名就。

顧誌梅單從能力來說可比不上顧誌蓉,和顧謹言更是沒有可比性。

管爺爺的想法還好顧謹言不知道,要是知道,顧謹言怕會忍不住告訴他,要不是他替代了原身,他們隻會被顧誌梅比到淤泥裏去。

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是沒有機會,聰明的人也會泯於眾人。原著中,小時候,顧誌蓉是要做家務的,學習時間肯定比不上顧誌梅,學習還比顧誌梅好,可見顧誌蓉是比顧誌梅聰明的。

他過來後,給顧誌蓉創造了條件。顧誌蓉才能成長到如今的樣子。

管爺爺幾不可查的搖搖頭,語重心長的對顧誌梅說:“小梅,你叔叔嬸嬸一家對你可謂是恩重如山了,全家節衣縮食供你讀書,你要懂得感恩。為了你,你哥和你妹被犧牲了太多。”

顧誌梅臉色開始發白。自從上大學,她回去的時間就很少,平時隻和叔叔嬸嬸有書信往來,她感恩叔叔嬸嬸養大了她,供她上學讀書。所以每個月都會寄錢寄吃的用的回去。

同在首都的顧謹言,她婚後準備了一份厚禮,感謝他的幫忙,之後就再也沒聯係過。之前她懷孕生子也沒有通知他。顧謹言也沒有找過她。

她一直認為隻有叔叔嬸嬸對她有恩。如今爺爺這麼說,她才意識到,原來她所享受到的本該是顧謹言和顧誌蓉兄妹的。

“爺爺,小梅可是很孝順她叔叔嬸嬸的,每個月又是寄錢又是寄東西的回去。”管韓毅幫顧誌梅解圍。

“顧謹言兄妹也別忘了。雖然他們不缺這點東西,但好歹是心意。”管爺爺交待道。

管爺爺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兒子兒媳能力不夠,孫子能力手段都不缺,但卻從商,如今的貿易公司雖然做得風生水起,賺了不少錢,但是有錢沒權一旦他不在了,管家就沒有人撐得起門楣。

顧謹言賺錢能力比孫子強不說,憑他計算機方麵的能力,國家會給他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已經可以預見顧謹言的未來絕對比孫子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