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尊榮。
而憂愁的幾家還沒緩過勁兒來,便下了獄。
陸陸續續的獲罪,這其中自然包括先前投了三皇子陣營的陸文忠。
不過與前朝大規模的流血事件相比,這次的奪嫡之爭所帶來的後果相對溫和。
或是抄家,或是流放。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反正朝廷對於陸文忠的處理一直沒有批複下來。
等三皇子一黨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準備提審李文忠的時候,景朝又發生了件大事。
皇三子薨的同月,大景的德明帝發布罪己詔,細數自己在位三十一年中十八條罪證,虔誠懺悔。
而後突然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皇二子慕容煜。
景朝上下一片嘩然。
本來皇三子薨之後,大多數朝臣都心照不宣了,繼承大統的定然是大皇子。
原因無他,二皇子慕容煜為人軟弱,不堪大任。而且據說,這個隻是據說還沒有查證過,二皇子對女人不敢興趣。他要是繼了位那將來的皇嗣問題怎麼辦?
可,德明帝確是傳位二皇子,匪夷所思,且令人鬱悶。當全福站在大殿之上宣讀完詔書之後,太師孫哲竟像個年輕小夥子一樣憤憤不平,而後直接氣暈倒在了金鑾殿上。
一片混亂。
好在在那傳位詔書上,明文寫了由大皇子慕容褚攝政。
朝中某些實幹的朝臣才勉強止了聲。
無論多麼不可思議,聖旨已下,君無戲言。順理成章的,二皇子慕容煜登基為帝,登基大典上,改年號為昌明,登基年為昌明元年。
而後鬱鬱寡歡的新帝尊母後袁氏為皇太後,二皇子妃顧氏為皇後,皇兄慕容褚為攝政王,總攬朝政。
就是沒有他的母妃李氏。
說法很多,眾所紛紜,但俱是猜測,無從證實,且說實話朝臣們也沒那麼關心這個。
因為自此之後,景朝在攝政王慕容褚的掌權下,興六部,精簡機構,整頓庸guan懶政,同時全國上下重新申報戶籍以歸置流民,又大麵積移栽南方農作物,興修水利,重視農業。
有條不紊,忙得不亦樂乎。
這些舉措剛開始不顯,但循序漸進之下,景朝漸漸進入了空前的繁榮階段,海晏河清,後世史書中將這段曆史讚為“昌明之治”,為後來的“嘉元盛世”墊底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麵的基礎。
這是後話。
此時昌明二年,春。
氣溫回暖,萬物複蘇,正是草長鶯飛的時候。
這日風和日麗,宜嫁娶。大景攝政王慕容褚大婚,普天同慶。
十裏紅妝,萬人空巷。
又有奢華紅綢鋪地,從陸府到攝政王連綿沒有斷過。
而凡迎親接親路過之地,段狀的紅綢迎風招展,寬闊街道兩邊的商鋪店肆紅線相牽,迎接新人。這些都是店家自發的,甚至是由新招入帝都的六部朝臣們自發的。⊙思⊙兔⊙網⊙
這些隨便一個後來在朝堂上都能頂一片天的中流砥柱,如今還都是青澀模樣,笑鬧著,祝福著,畢竟是慧眼識珠關心民間疾苦的攝政王大婚。
此時陸府大門外,車馬攢動,客如雲集。
南苑。
陸菀坐在雕花的菱形梳妝台前,新婦妝成,鳳冠霞帔,一顰一笑百媚千嬌。
外麵鞭炮禮樂齊鳴,但陸菀就是聽到了喧鬧中那逐漸走近的腳步聲。
沉穩,但有力,給人熟悉的踏實感。
側身望了過去。
她的褚哥哥金冠束發,一身朱紅色衣袍,氣宇軒昂的站在門口。
“等很久了嗎?”
男人狹長的鳳眸含笑。
陸菀微微撅著潤紅的小嘴,如水杏眼裏燦若星河。
哼。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yishenyou0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