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坳劫殺(1 / 2)

一陣陣的秋風感受不到一絲的暑氣。隻在立秋之後,那滴滴答答的秋雨卻一掃了夏季的酷熱。原本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獲季節,卻因雨水不斷,倒是讓農人煩心不已。

“先生,這場雨已經下了十天了,我們種的稻穀何時能夠收獲啊?”一個身穿儒士服,大約十四、五歲的少年站在一間學堂的堂屋門前眺望著那片被雨水浸泡的秋收田。

那少年不高的身材卻又腰梁筆直,在他那微黑平凡的臉龐上,倒有著一雙明亮而又有神的明眸。那眺望遠處的眼神中似乎不帶有一絲凡世的纖塵,又仿佛遺留住了這世間的喧囂。

隻不過現在這雙明眸中卻帶有不合年齡的焦慮。

“清泉啊,何時能收,你又何必明知故問呢?雨停了,自然就去收了。雨不停,三天後也得去搶收了唄。”說話的那先生也是一襲儒士打扮,人近中年,倒是天庭飽滿,皮膚白皙,那標準的儒士國字臉下,蓄著三捋長長的胡須。

似夫子的氣質,卻又帶有劍俠的氣勢。

他是清泉的國學老師,姓王名集,本是他們所在的張周王國進士,曾經做過禮部六品文書。由於一時疏忽,在清點國家大典之後禮器入庫時,多數多記了一件禮器,致使被罷官回鄉。

為了養家糊口,王集隻得在村子裏辦了個學堂,並收一些周邊村子的娃娃,教一些“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粗淺文章。好在始終掛著進士的頭銜,入他學堂的弟子始終絡繹不絕。

此時的王集端坐在草堂中的書案前,用纖長的手指輕輕挑了一下案上的燈油,那燈芯的明火歡快的跳躍了幾下,使得草堂裏又敞亮了不少。

“你啊,什麼時候能夠改掉這個急躁的毛病。堂堂一個舉人。還跟孩子一樣,前幾日又跟那夥人去探墓了吧。”王集嗔怪的看了一眼那個杵在門前的清泉說到,“上次那篇《尚書》裏的檄文,你背誦完了嗎?”

原來問話的那位少年名叫清泉。

清泉聽見先生問起,便很自然的轉過身子,似乎也不隱瞞自己單純的喜歡探墓這個愛好,隻是愛好歸愛好,做學問倒也馬虎不得。

就在清泉要背誦那篇檄文的時候,不遠處的山坳裏傳來了一聲聲淒厲的慘叫聲,那慘叫聲夾雜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似乎又不是那麼的明顯。

“先生?”

“穿上蓑衣,走。”站在門口處隻能隱隱約約聽見聲響的清泉,在聽力上卻不如坐在屋內隔著大門的王集。

隻見王集翻身而起,從牆上拿起了兩件蓑衣。徑直往清泉方向扔過去一件後,自己也趕忙披上了另一件。

匆匆穿戴好,那王集跟清泉正要出門。

“等等!”王集叫住了他。

清泉隻是一愣,便見王集回轉到了裏屋,猶豫的看了一眼安置在裏屋正堂紅木所製劍架之上,那柄銀白色鑲金絲的三尺長劍。

隻是微微的猶豫,王集便下定了決心似的,抄起了那柄長劍,頭也不回的出了學堂,往傳來淒厲喊叫聲的山坳處飛奔而去。

清泉也拿了一下放在書櫃裏的外用金瘡藥後,趕忙跟了上去。記憶中自己的先生王集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沉不住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