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天下官員(2 / 2)

今年的科舉考試比起去年也要完善的多。

科舉仍舊是分為兩門,儒學、史學合而為一,律學、實學合而為一!考試時間仍舊十天,早晨、下午各一個半時辰!

無論是儒學、實學都偏重於基礎,最後則是一道自由發揮題目。

下午的時候,無數的考生從考場裏出來,許多人的臉上都帶著忐忑的表情。

“快看,這些考生們都出來了,也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能夠中舉?”

“現在的中舉和以前已經不同,即便中舉也不過是吏員或者屬官,已經遠遠比不上過去了!”

“我倒是覺得現在的科舉不錯!這些書生隻是讀了一些書籍,除此之外一無是處,憑什麼科舉之後便能夠當官?”

“聽說科舉中不少的職位都需要有‘實踐經驗’,也不知這‘實踐經驗’是什麼?”

雪仍舊在飄飄揚揚,考場周圍的一個茶館之中,不少的百姓都在議論紛紛!

不過,今日除了科舉之事之外,還有許多百姓都在討論天下官員進入燕京之事。

“這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已經有不少的官員來到了燕京城中,朝廷到底要做些什麼?”上麵有人講著評書,一個老者坐在下麵與身旁之人竊竊私語。

“聽說是為了軍機處之事!當年陛下在漢中,為了處理天下軍機,這才成立軍機處!可是現在天下戰事已經結束,這軍機處之名自然不能再用!而且,當年為了處理軍機,軍機處權利極大,隻怕陛下也要對軍機處權利進行約束了。”旁邊乃是一個三十餘歲的中年人,這中年人道。

“我聽說還有劃分各地行省之事!”旁邊又有一人道。

“劃分行省?行省是什麼?”老者奇怪道。

“行台尚書省!陛下要在全國各地設立行省,不再設路!”

行省便是後世的“省”,宋朝的時候已經有行省的稱謂,全稱便是“行台尚書省”,隻是在宋代的時候,行省並不常見,隻是偶爾設立,一直到了元代的時候,忽必烈才開始在全國各地設立行省,之後的明清也延續了忽必烈的政策。

“原來如此,不知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老者又道。

“這個就不知道了!快看,路上似乎又有人來了,那個人似乎是虞允文虞大人,當初總是跟在陛下的身旁,後來去管理遼東,他也來了!不知他旁邊的將領是誰?”旁邊的中年人猛地道。

“能夠和虞大人在一起的,隻怕身份也不低。”老者也不認得李顯忠,當下點了點頭。

他們這些人在這裏議論紛紛,此刻在茶館的一角坐著另一對老少。

這裏的老者頭發已經全白,臉上帶著說不出來的黯淡表情,旁邊的青年則是一邊享受點心、好茶,一邊聽著周圍之人議論紛紛,神情愜意。

“金大人,陛下召集天下文武大臣商議國製,我等也受到了邀請,趕明兒咱們也去皇宮中轉轉。”青年道。

“宣武皇帝登基快十年的時間了,種種製度都是為了戰爭而設立,現在戰爭結束,是該進行變革了,老臣也很好奇宋人會如何變革製度。”老者輕輕的歎了口氣,道。

“陛下乃是一代仁君,我等進入燕京之後,陛下對我等極好,各種供給,也不限製自由,加上燕京城又比開京繁華十倍,又沒有國事騷擾。我感覺現在的日子比以前過得還要好,時常有高麗子民來看望孤,孤都告訴他們,讓他們遵守大宋的律法,隻要做良民百姓,一切都會比以前更好。”青年笑道。

“殿下,您是曾經的高麗之主,大宋滅我高麗,您怎可這樣為他們說話?”老者歎息道。

“高麗與大宋本就是一家!從古至今,我們都是大宋的屬國、臣國,我們常常要向大宋上貢,現在我不過是來到了燕京城,將高麗國事交給陛下一起管理而已,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的。”青年淡淡道。

老者苦笑不已,當下也不再多說,而是繼續聽周圍之人說話,對於大宋百姓可以自由討論政治,老者心中不以為然,儒家常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認為民眾知道的越多越不利於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