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我們現在該簽訂合約了吧?”下午的時候,安莆麟笑道。
“不行!”王庶搖了搖頭,道。
“為何不行?”安莆麟皺眉道。
“第一,我們還沒有見到你們送來的金銀!第二,遼東國土事關重大,僅僅隻有你們兩人隻怕是不能簽訂這相關條約的,貴國至少要有藩王或者更重要的大臣到來!”王庶道。
“你們該不是反悔了吧?”安莆麟道。
“自然不是!隻要我們見到金銀,並且你們的藩王到來,我們立刻就可以簽訂合約,從今以後大宋和高麗再無戰爭,彼此平安!”王庶道。
“可是我們一下子拿不出來七千萬兩白銀!”安莆麟道。
“你們先交兩千萬兩白銀,另外,我大宋現在需要糧食,中原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三百萬石糧食可以頂替一千萬兩白銀,你們將糧食也運來!”王庶道。
“三百萬石糧食便可以價值一千萬兩白銀嗎?這個簡單,我們會將糧食送到大宋的!不過下一次我們到來之後,咱們一定要把這合約簽訂下來!”安莆麟道。
“這是自然!希望你們盡快到來,越早到來,我們就越早簽訂合約!”王庶道。
正月二十三的時候,安莆麟、李瑞再次離開燕京城,他們行色匆匆,準備盡快將消息帶到國內,然後準備下一次和談。
******
等到了二月十五日的時候,諮議局初步成立。
諮議局一共有七十多名議員,全部都是德高望重之輩。
這七十餘人之中有二十多人都是曾經的大宋官員,剩下的則是一些士紳、地主,另外竟然還有三個老農、十餘個商人。無論是士紳、地主、老農、商人都是常常幫助他人,在民間聲望很好之人。李處溫也正如趙諶所說的那樣,他現在民間調查,然後將各地的百姓聚集起來,讓百姓選出他們心中認可之人。
而且,這七十餘人中並不僅僅都是漢人,也有十餘個契丹人。
二月十五日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這七十多個議員已經來到了皇宮南邊的一座宮殿之中,現在這宮殿已經被改成議政殿。
他們進入宮殿,這才發現這裏竟然有一排排的座位,議員們紛紛坐了下來。
李處溫當先走到了前麵,道:“我奉陛下之命組建諮議局,在座的各位都是燕雲一帶的知名人物,陛下讓咱們代替百姓議論朝政,咱們對於朝廷有什麼建議也都可以提出來!另外,陛下還說了,這諮議局首先要有一個議長,陛下讓咱們自己選出來!不知道誰願意擔當這個議長?”
他的話說完,下麵的議員們都愣住了,他們你看我、我看你,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五十多歲的議員站了起來,道:“兩位太上皇都在這裏,自然是太上皇擔任議長了!”
“不錯!自然應該是太上皇擔任議長!”
周圍的議員們紛紛說了起來。
一直到現在,這些議員的臉上都帶著忐忑的表情,在他們看來這諮議局也是朝廷的機構,他們現在似乎也算是官員了!他們現在都沒有弄清楚議員和官員有什麼區別,他們也沒有弄清楚這諮議局到底是做什麼的!雖然之前他們已經聽李處溫解釋過了,但是這諮議局乃是新事物,他們仍舊覺得糊塗!至於選舉“議長”,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想起了太上皇。
“父皇,這議長之位還應該您來坐。”趙桓道。
“很好!既然大家都推舉我來擔當議長,我當仁不讓了!”趙佶站了起來,一臉興奮道。
“太上皇請!”李處溫道。
“上麵沒有寶座嗎?我坐在哪裏?”趙佶道。
“陛下說了,議長和普通的議員一樣,都坐在下麵,不過您在下麵靠前的位置。”李處溫道。
趙佶皺了皺眉,不過仍舊是在最前麵一排坐了下來。
“陛下讓咱們首先討論一下諮議局的日常規程。”李處溫道。
“且慢!”趙佶猛地站了起來,道。
“議長大人,有什麼問題嗎?”李處溫道。
聽到“議長大人”這四個字,趙佶愣了愣,接著道:“既然我是議長,自然是我告訴大家該做些什麼,你們都要聽我的!”
“這……陛下說了,諮議局中乃是少數服從多數!任何問題,隻有多數人同意才能通過,然後才去上奏朝廷!”李處溫道。
“這個我懂,諶兒都和我說了,少數服從多數,如果我說的不在理,大家都不同意,即使我是太上皇也不能通過,不過我現在就要說一個問題!”趙佶道。
“不知是什麼問題?”李處溫道。
“我認為朝廷每年給皇宮的撥銀太少了!”趙佶冷哼一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