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高麗來使(1 / 2)

這一年的六月份,北方小麥再次獲得了大豐收,糧食產量還要超過去年。

去年趙諶剛剛收複中原、燕雲沒有多長時間,雖然中原、燕雲的百姓都得到了土地,但是這些土地荒廢時間太長,肥力有限,一直到了今年土地才完全恢複過來!而且,去年農民手裏沒有多少農具,到了今年的時候農具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去年他們所用的種子大都是一些沉糧,今年的種子則是精心挑選!因此今年的糧食產量超過去年也就不意外了。

教育、科舉變革之事已經傳遍了北方民間,江南精通算學之人以及其他的一些“奇技淫巧”之人都已經朝著燕京城而來。對於這件事情,絕大多數百姓持支持態度,不過也有一些百姓對這件事情毫不關心,他們隻關心自己秋天該種些什麼作物,保證秋天也能夠收割一些莊稼。

夜晚,涼風習習,此刻在燕京城以南的一個小院之中,四個儒生正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淡淡憂慮。

“陛下要變革教育,加入實學,從今以後這天下學子都要學習實學了!這件事情實不知是好是壞!你我即使在戰亂之時也沒有忘記讀書,可是讀的都是聖人之學啊!”這四個儒生的年紀看起來都不小了,其中一人道。

“據說科舉也要加入實學,實在是荒謬!”又有一人道。

“你我本來準備要參加科舉的,可是現在加入實學,其中有農學、算學等等,我等都是一竅不通,如何科舉?”

“不如你我四人再聯合其他的一些儒生,向陛下上書,讓陛下不要變革祖製!”

“隻怕是不行的!天下戰亂多年,我等儒生數量大不如前,前段時間李綱、李若水幾位大人聯合燕京儒生向陛下上書,當時也隻有幾百名儒生而已,現在我們四人更加不可能聯合到多少儒生了。而且,我等儒生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

“如果是在江南,那裏的儒生數量還稍稍多一些!”

“江南隻怕也不行,當年建炎皇帝到了江南之後,一心想要抗衡當今陛下,也無心舉辦科舉!帝王不願意舉辦科舉,天下還有誰願意讀書?讀書無非是為何當官而已!江南現在的儒生數量也大不如前!”

四人都在那裏唉聲歎氣。

“我有一個表哥在軍機處,中午我去找他,本來以為他能給我透露一些消息,誰知他什麼都不說,哎!”

“我仔細想過了,科舉之中即使加入實學,應該也沒有什麼困難的內容!試想,陛下現在才命人編寫實學書籍,書籍都沒有,如何能有困難內容?”一個儒生突然道。

“趙兄說的不錯!科舉中即使加入實學,應該也非常的簡單!我們應該能夠應付!”

“我看我們這些天可以去學一些簡單的算學、農學,將來好應付科舉。”

“隻能這樣辦了!”

四人議論了許久這才散去。

*** ***

山海關以南,這裏有一支十萬人的生產建設兵團存在!

這裏本來是一片荒蕪,不過生產建設兵團到來之後,這裏已經有了無數的村鎮、農田!

青年們白天種田,晚上則是聚集到一起學習識字。

他們中也有一部分人乃是書生出身,不過生產建設兵團中很少講一些高深的儒學知識,即便講也僅僅是論語、詩經等等。

也有一些青年自己學習,讀一些較為深奧的史書。

教育、科舉變革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生產建設兵團之中!

“陛下加入實學是應該的!儒學僅僅是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學了那些固然不錯,可是實學卻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對於務農、經商都大有好處!”

“不錯,自古以來少有讀書人學實學的!讀書人讀書僅僅是為了升官發財,真是荒謬!現在陛下將實學加入學堂之中,天下人讀書不再是為了當官,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處理世事,這才是正道!讀書本來就不應該隻為了做官!我還聽說陛下改革科舉,從今以後不再以科舉定終身,科舉之後不再是官員,而是先從吏員坐起,如果做得好,如果真的有才能,這樣就能高升!如果沒有才能,沒有本事,那即使科舉的再好也難以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