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變革(2 / 2)

“皇室子弟,良莠不齊,像是朕,被百姓說為聖君,可是朕的子孫後代,誰也不能保證其中每一個人都如同朕一樣,又或者會出現亡國之君!在這樣的情況下,虛尊皇位,可以保的皇室永遠榮華富貴,這已經很好了!朕不是考慮自己,而是考慮後人,考慮大宋未來!如果朕所說的都能夠得到實行的話,將來天下百姓或許再也不用受興亡之苦,我大宋之強也將真正、徹底、完全超越漢唐,真正雄霸世界,無人可敵!”趙諶道。

王庶根本不敢去想這樣的問題,他隻是臉色蒼白低著頭。

“這些事情即使是施行出來,需要的時間也極長極長!朕已經答應過李綱、李若水他們,首先需要保證的是國家穩定,隻有在國家穩定繁榮的情況下才會做出一步一步的變革!又或者條件不成熟,朕永遠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而是去交給後人去做……罷了,能夠做多少是多少吧!對了,關於教育變革,你說說還有什麼。”趙諶道。

“是,陛下,各個學堂之中,儒學占到一半!除了儒學之外,實學現在分為算學、農學、工學、商學,其中算學最為重要,因為算學乃是諸多實學的基礎,編寫算學書籍也最為困難,需要許多人手。”王庶道。

“關於算學,朕心中也有一些想法!咱們現在記數的方法實在是太過繁瑣,朕認為可以將數字簡化起來,你來看看朕的這些記數方法。”趙諶道。

當下趙諶將後世三歲小孩都懂得阿拉伯數字寫了出來,將阿拉伯數字的記數方法告訴王庶。

王庶一邊按照趙諶所寫的寫下來,一邊用心的思考,過了一陣之後他呆在了那裏。

“陛下真乃是學究天人,對於算學都如此精通!”王庶震撼道。

阿拉伯數字本來是印度人發明,一直到了公元八世紀的時候,一個印度數學家將阿拉伯數字帶到了巴格達,之後在阿拉伯世界流行起來!等到了十二世紀,阿拉伯數字才傳入了歐洲,到了十四世紀才傳入中國!不過阿拉伯數字進入中國之後,並沒有受到中國人的重視,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初,中國人才開始大規模使用阿拉伯數字!

在國際上,阿拉伯數字被當作是數學進步的最大基礎發明,對於數學的發展至關重要。

而且,趙諶所寫的乃是後世現代社會的阿拉伯數字,這些也是到了十四世紀才正式出現。

“這些不算什麼,朕曾經看過一些色目人記數,和這有些不同,因此加以變化!關於算學,應該由淺入深,先總結出一些簡單的算學規律,如加減乘除等等,然後再加入稍稍高深一些的東西!”趙諶道。

“到時候正式編書的時候可能還需要陛下指導。”王庶道。

趙諶點了點頭。

“除了算學之外,農學也至關重要!孩童學習農學,隻是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如一些節氣歌等等,明白四時劃分,明白何時播種何等作物等等。等到他們年紀稍長,再學習一些簡單的播種方法,用以增長見識。年紀更大的時候,則會學習一些農家經驗。”王庶道。

“節氣歌?現在的節氣歌是怎樣的?”趙諶感興趣道。

“節氣歌各地都不相同,微臣所在的家鄉是這樣說的‘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清明時放風箏誤,穀雨西廂好養蠶……’”王庶不明白趙諶為何對這個感興趣,不過還是說了起來。

趙諶笑了笑,這個時代的節氣歌比起後世的二十四節氣歌要複雜得多,不過也好聽的多。

“關於工學,主要是一些圖形之學,比如製作農具、製作船隻,需要先畫圖出來,如何畫圖,期間有什麼規律,這些要交給學子!另外還有一些火藥之學。”王庶道。

“商學則是一些經商之學,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交稅,各地的風土人情等等,都在商學之中。”王庶又道。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趙諶道。

“那日裏陛下曾經和我說過,全國學堂應該規範化,微臣回去仔細的思考,各地的學堂可以分為各個年級,每個年級所學也不一樣,第一年入學,隻需要學會簡單的識字即可,第二年則要學習論語、簡單算學,之後依次加深難度。”王庶道。

“很好!”趙諶點了點頭。

“陛下,製定書籍,之後散發全國,所需的錢財實在是太多!尤其是陛下所說,實學書籍以後或許會增加新的內容、改進舊的內容,這樣一來,需要的銀錢就更多了!印刷書籍,首先要雕版,幾年一變,實在是不好。”王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