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也者,心齋也。
何謂心齋,心齋二字,就是要保持心的虛靜,摒除任何雜念。這便是你們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這也是我道家修行路上的一切之根本,而年齡越大,越難以從名利的羈絆中解脫,這也是為何修行在少年時期最為合適,而年齡太小卻心智尚未成熟,雖容易奠基,卻缺少人情,不能珍惜愛戀人世間的種種,極容易淡薄世故,不理親情,不辨是非。所以,修道的最佳年齡便在舞勺之年(13到15歲),這麼解釋,你們可懂了?”
年輕講師隻又講了片刻,便深入地講解心齋的處處妙處與訣竅。
小和尚趴在窗,聽的火冒三丈。
心底下暗暗的想;他大和尚,好你個典方,我在的時候你就淨講一些亂七八糟之乎者也的東西,啥也聽不懂,偏偏趁著我不在的時候你就講好東西,他大和尚的,太。。。太欺負人了!“
忍不住跳將起來,使出寺裏主持平日裏教的些身法,站在窗台上,眼珠子瞪的渾圓,喝道:“他大和尚的,老典,你欺負人!”
年輕講師正講的精深之處,忍不住要賣弄自己的學識,冷不丁一團黃褐色的影子站在窗台上罵起來,一股無名之火短時竄出,顧不著形象,念了聲“劍來。”便想要刹一刹不速之客的威風。
青綠色的劍氣一閃而過,一段碧綠色的小劍便已經纏繞在指間,劍芒吞吐不休,像是春天的鳥兒鳴叫一般。
典姓講師氣急敗壞的使出了禦劍決,碧綠小劍便已經眨眼間圍著小和尚繞了十幾圈,碧綠色的靈力把他捆了個結結實實。
”哎呦,他大和尚的,你幹嘛。“
直到這時,典姓講師才回過神來,一看地上摔了個灰頭土臉的小子不正是自己的學生,元明。一拍大腿,暗叫不好,腳下踩了個風,閃到小和尚身邊,嘴裏連叫:”小祖宗,你倒是說一聲是你啊。“
”姓典的,你。。。。你氣死我了,哎呦,,屁股。“
”我哪裏知道是你,就隨手扔了個劍決過去嗎,快快快,我扶你起來。“
”我不管,我要叫老和尚收拾你!“
”哎呦,小祖宗,你大人有大量,哪裏勞煩得到元念大師。。。。“正說著,年輕講師裝作給小和尚整理束帶,湊到耳邊低聲說了一句:”大不了過兩天帶你到君不見去喝花酒嘛。“
小和尚臉一紅,又低聲說了句:”不行,一會你還得給我講點私貨,不然我就讓老和尚念經,給你超度了!“
”好好,好,都依你。“
收拾個束帶的功夫,兩人心照不宣,對了個眼神,小和尚心中竊喜,麵色紅潤有光澤,大聲說道:”那好吧,我就無私公正的原諒你了。“
年輕講師大鬆一口氣,整整發冠,恢複到帥氣瀟灑的模樣,全然看不出剛才耳語的猥瑣諂媚,小和尚撇撇嘴,坐到自己位置上去了。
年輕弟子微微一笑,碧綠衣衫一擺。說道:“今天就講到這裏。你們且嚐試著摒棄雜念,看是不是能達到內心通明。”
這才有時間轉過身去,擦擦額頭上的冷汗,低聲嘟囔著:早上送個掌門過來,這回又送個混世小魔王,哎呦,搶著過來接了這個活計,還以為是個清閑衙門,哎,哎,哎。。。。孺子不可教也。。“
上講台,大口吞咽了一杯高山雲霧茶,才緩過神來,扭頭望去,
看著那些大派弟子,顧作成熟地小大人一般收斂心神,打坐起來,不經意掃過堂角的一位黑衣少年,年齡不大,卻隱隱有大氣之象。四平八穩地坐在凳子上,並不急於閉上雙眼。深吸幾口氣,身子竟如老樹紮根般紋絲不動了,不猶暗暗稱奇。嘀咕著:”這夏侯家的小子有點門堂啊,,嘖嘖。“搖搖腦袋移步走出了大堂。
年輕講師在院裏踱了好一陣步,等的時辰差不多了,揮袖震了震屋裏的鍾,懶懶散散的吆喝了一聲:“都回去吧,一幫小祖宗,哎。”
屋裏各門各派的小祖宗們長舒一口氣,熙熙攘攘的出門去了,小和尚鬼鬼祟祟的站在門口,瞪大了眼睛看著典方,年輕講師無奈,慢吞吞的走了過去。
“真是怕了你了。”
,小和尚!你知不知道你犯了我們道家多少忌諱,你說說你,好好的不跟著元念大師學習佛法,過來糟蹋我幹什麼,元念大師是佛門德高望重的大師,你說說你,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