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的張英華自落實政策平反後,光榮離休在家。女兒已結婚成家,張英華夫婦有了下一代,家中又增添一份樂趣。張英華想在有生之年再回老家看一看。他坐在家中翻看報紙,當他看到報紙上寫有:“台灣到大陸的旅遊探親人與日俱增”的消息時,他放下報紙,對老伴費瑞芳說:“台灣到大陸的探親人員把國門都擠破了。人家海外遊子尚且念念不忘家鄉,上海、宿北又能有多遠?我也想在閉眼之前再回趟家鄉走一走,看一看。再不回去轉轉,這年齡大了,人老了,說不定哪天兩腿一伸,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也離休在家的老伴費瑞芳對老頭子說:“我跟你一道回去,咱們說走就走,我這就去給宿遷的東奎、桂昆他們打電話,通知他們。”同樣離休在家的周桂昆和張東奎接到上海來的電話後。張東奎又打電話給縣老幹部局,要來一輛小麵包車,兩個老頭子坐上車子到車站去接老上級張英華和費瑞芳夫婦。
從上海駛來的大客車進站了,周桂昆和張東奎上前去攙老上級夫婦。幾個人上了麵包車,開到張東奎的家。張東奎又對小車司機說:“去到下麵鄉裏再接一位老同誌。”司機開車又把在鄉裏等待的周桂林接來了。
幾個老人聚在張東奎的家中,吃喝談話,輕鬆快樂。晚上及隨後老上級在宿遷家鄉這段時間,老上級夫婦均住在張東奎的家中。老人們老了,年輕人成長起來了,他們在忙於工作。平時張東奎家就老兩口生活,節假日兒子才領著兒媳孫女過來陪陪老人。張英華費瑞芳夫婦住在他們家,四個老人正好在一起拉拉家長,談談往事,好不自在。
張東奎從老幹部局要來麵包車,陪張英華老夫妻到宿遷各地走走看看。車上擠坐著張英華夫婦和另外三個老頭:張東奎,周桂昆,周桂林。他們遊了烈士陵園,這幾個老人站立在由陳毅元帥親筆提寫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的紀念塔前,眼望矗立在藍天白雲下、青鬆翠柏中的高大的紀念塔,彼此交談,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又參觀了蘇北大戰紀念館,遊了宿遷小城。張英華費瑞芳這對老夫婦在宿遷幾日的行程排得滿滿的。他們一起乘車來到張英華曾經率部戰鬥過的運東各地看了看,又驅車到北邊的新沂縣到邵店、到顏集一帶轉轉。每到這些昔日的戰場,張英華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每場戰鬥的戰鬥經過。周桂林在這幾個老頭當中年齡較輕,回憶過去,更是如數家珍。每到一處,幾個老頭指指點點,回憶往昔崢嶸歲月。
老上級張英華和老伴費瑞芳在家鄉宿遷還沒有遊玩盡興,女兒從上海打來電話。女兒擔心父親年事已高,怕麻煩宿遷老家的人。幾次打電話到張東奎家:“張伯伯,家父年齡大了,你們幾位老人家也都年齡大了,玩一玩就可以了,可別都累壞了身體。我深怕父母麻煩你們,還是讓他們老兩口回上海吧。”張東奎手持話筒對老上級夫婦說:“這是你們女兒第幾次打電知來催了?”老伴費瑞芳看著張英華。張英華生氣地說:“準備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