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銘泰舉著油石火把,其他四人拿著光球,進入緩坡向下的甬道。
行出一段距離之後,甬道的頂部出現了許多冰淩柱,大家不時地清理掉頭頂結出的冰柱,一路慢行著。甬道中出奇得安靜,除了大家的呼吸聲,火把燃燒時的孜孜聲,腳步踏在地上的回響聲外,沒有任何其它的異響。
宇文銘泰不時地往火把頂端的雕鏤中添加著油石,越往甬道深處溫度逐漸升高,最後大家換上了帝國的夏裝。這讓在黑暗的甬道中的五人有了些恍然若夢的感覺,似乎現在不是處於極寒之地,倒更像是在南方的某個洞穴中探險。
五人在甬道中行進了不知多久,前方隱隱傳來的滴水聲在寂靜的甬道中顯得格外清晰;大家循聲而近,來到一處不大的洞穴,發現甬道到了盡頭。
眾人先是將石穴仔細地搜索了一番,並沒有發現任何線索,空蕩蕩的洞穴內,一個顯然是人工雕鑿的石樽,承接著從岩縫中不斷滴落的水滴。
空曠的洞穴中,唯有盛水的石樽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大家來到石樽前,觀察了一陣;發現不論水滴如何不間斷地滴入,石樽內的水麵始終是淺淺的一小汪,不見絲毫變化。
宇文琴心緒一動,隨即凝聚出一個大水球嚐試著灌入石樽,但見石樽內的水麵迅速地下降,隨後石樽慢慢下沉了一半,在洞穴一邊的石壁上傳出輕微的岩石摩擦的聲響。
眾人循著聲響來到石壁前,發現有一塊兩扇門大小的石壁向內微微回縮了約一寸有餘。這塊石壁的表麵沒有任何人工雕鑿過的痕跡,與旁邊的石壁渾然天成又契合的非常嚴密,以至於大家剛才查探洞穴時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上官無極來到石壁跟前,伸手試著推石壁的邊緣,石壁像是中間有立軸的門一樣側開,現出了石壁後的甬道。此時,石樽內的水麵急劇下降,等水麵恢複到初始的狀態時,石壁沿中間的立軸自動恢複到平麵狀態,慢慢向前恢複到與周圍石壁無隙契合的狀態。
上官無極嚐試著再次推動石壁,石壁卻紋絲未動。眾人隻好再次回到石樽前,石樽也恢複到了初始的狀態。眾人發現,石樽內的水也重新恢複到了原先的那種淺窪的狀態。
一行人仔細地研究著石樽,並沒有發現石樽內壁和底部有泄水口;隻能猜測,這個石樽是滲水性極好的砂岩製成。一直留守在石樽前的宇文琴試著用手下壓石樽,石樽卻紋絲未動。
眾人猜測,這應該是一個聯動的機關。大量水流滲入石樽內的管道引發下方機括開啟,石樽才能下降;當石樽下降到一定程度,引發另一處機括開啟石壁上的暗門;石樽內的水泄完,石樽便恢複到初始的狀態,觸動上部的機括產生聯動,石壁門便恢複到完全契合的狀態。